分享

晋中”之--- 平遥先师庙

 木香草堂 2021-02-28
【“先师”是什么神仙?】
--- 晋中也有元代戏台 ---
    看过很多研究山西戏曲及戏台的书刊或网络资文,都喜欢拿早期戏台说事,意思无非就是“哪里有早期的戏台,哪里的戏曲历史和艺术就发达”,甚至信誓旦旦能举出什么“八大”或者“十二大”戏台。殊不知,山西的古建筑遗存极其众多,而且这些古建筑的残留也没有规律,在无法确认全部古建筑的性质及年代之前,任何的按图索骥都只能是挂一漏万,至少是绝不可能全面。因此,专业研究也好,业余兴趣也罢,最好在口号上保守一点,否则肯定贻笑大方。比如这个戏台,大家公认的元代及以前的早期戏台多分布在晋南,这本来是“历史的玩笑”,其中的偶然因素很多,千百年来,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分布现状,所以并不能因此就得出什么结论。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戏台·元·全景】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戏台·元·梁架】

    经过这些书刊资料的信誓旦旦的误导,使我们觉得好像早期戏台都在晋南,别的地方就没有。其实,就算真的全部在晋南,别的地方真没有,那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晋南的早期木结构建筑确实密集,粗略的统计都说明,晋南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能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集中如此密集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内中有几座早期戏台也是完全可能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奇怪的是,我们都确信这个“偶然的历史玩笑”,而不去下功夫找找,别的地方到底有没有早期的戏台。在平遥古城以南约20里的卜宜乡东卜宜村,残留着一座虽然不大却很壮观的先师庙。
    最初得知这么个庙,是二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看着这个名字,想当然以为是一座文庙,因为孔子是“至圣先师”,而且历代文庙中也确实有叫做“先师庙”的,看现成的“资料”说是座清代建筑,也就没在意。直到2011年春节当日,闲的无事,想出去转转,便一路向平遥卜宜乡永城村的清凉寺进发。于是,在大路上行进间就遥遥看见了这座先师庙。
    看了这座庙以后,才辗转得知,这个“先师”不是至圣先师,而是一个叫做“先师菩萨”的地域性神仙,据传他叫李侃,是唐懿宗的皇子,为躲避黄巢之乱而出家,后修行得道成为神仙。李侃历史上还真有其人,但是其他事迹历史上没有记载,民间传说是另一回事。不过,如今的先师庙里真的被人塑上了孔子像。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全景】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山门(2011年拍)】

    先师庙,位于东卜宜村西南隅,隔着一条巨大的黄土冲沟与“平(遥)沁(源)省道”相望,先师庙座北向南为二进院落,就建在冲沟的悬崖边上,地势极其险要,甚至有一小段围墙就悬在空中。该庙布局奇特,限于地势,山门未建在中轴线上,门前两米就是悬崖:中轴线上残存照壁、戏台、过殿、后殿;中轴线右侧的山门,隔着东厢房正对着关帝阁。不过也可能是后来庙宇被挪作他用时改变了布局。
    除戏台之外,先师庙残留的其他殿宇都很普通:过殿是三开间的小式建筑,进深四椽,大梁被砍斫成月梁形制,一看就是清代重建时使用了早期的木料;关帝阁是在三开间的券窑平台上,加建一座单开间的小阁,这是平遥明清时代的典型规制,这种形制的庙宇在平遥比比皆是,而相邻的祁县太谷一个也没有,地方特色极其显著;后殿也是五间窑洞式平房,按照关帝阁的形制推测,后殿上也可能建有一座小阁。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过殿及关帝阁(右)】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后殿】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戏台及照壁】

    整个先师庙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这座戏台,在包括被人们视为“权威”的《中国文物(山西)地图册》在内的可见资料中,这个戏台均被标注为清代建筑,所以始终不为大众所关注,而那些按图索骥地汇总早期戏台的资料中,当然就不会出现它的身影。
    先师庙戏台造型古朴,构制奇特,整体形象沉稳庄重;平面方形,建于30厘米高的砖砌平台之上;外观为过街式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周匝副阶,戏台右侧有楼梯;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外檐的双层出檐紧密相连,二层平台上勾栏围绕;戏台的正面加建有山花超前的歇山顶垂花抱厦;戏台内部不分前后台,这也是早期戏台的一个重要特征。
     戏台整体构制为“柱梁造”,用材却内外有别:内部梁架规整,大异于晋中地域同时代的草率,而檐柱却又自然朴实,非整齐之材,看上去歪歪扭扭。戏台内外的任何节点上均无铺作,仅在抱厦的垂花柱头设单薄的普柏枋,普柏枋早期特征明显;四椽栿上以驼峰直承平梁,在平梁头上直接置替木,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很早,晋东南的宋代木结构上可见此形制,比如青莲寺大殿。另外,前檐台口明柱间穿插的龙形绰幕方和蝉肚纹压跳也古朴大方;檐柱头普遍卷杀不明显,但角柱有卷杀,后代维修可能有更换。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戏台侧面】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戏台·台口仰视】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戏台梁架】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戏台·角柱及大角梁】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戏台·抱厦内部构造】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照壁及外侧】

    在先师庙戏台背后,有一座精美的砖砌照壁。照壁外侧壁面,及须弥座束腰部分镶嵌着龙、凤、麒麟等飞禽走兽,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参照壁顶保留下来的仿木构枓栱来看,当是清代雕造的。奇怪的是,照壁与戏台几乎相连,这样的布局令人感到压抑。

    原来,这座照壁并非独立建造的单体建筑,而是戏台的原后墙,公元1998年重修戏台时,把戏台向前移动了少许,而这段后墙壁没拆,原样保留了下来,然后加建了一个壁顶。从现场可以看到,照壁只有外壁面如初,其余三面都经过了仔细的修整,其修整手法蛮高明,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据说,戏台被易位的原因是距离外侧悬崖边太近。

    不过,先师庙戏台也有个不小的遗憾:据村里的老乡讲,原戏台后墙的内侧,也镶嵌有同样精美的砖雕“伎乐俑”十余块,类似晋西南宋金墓中的那种伎乐,如今业已无寻,不知道是维修时被施工人偷梁换柱拿走了,还是维修前就已经被盗或被毁了......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照壁细部】

“发现晋中”之--- <wbr>平遥先师庙【平遥先师庙·元-清·戏台俯视】
    平遥先师庙戏台独居特色,形制新颖,构造美观,与现在晋国已知的其他早晚期戏台均不相同,其外观形象极易让人联想到宋代时所谓的“勾栏瓦舍”来。虽然晋国肯定还有尚未发现早期戏台存在,但是按照已知的数量、形制和分布状况来推测,像平遥先师庙这种形制的戏台,恐怕是独一份的可能性大。如此精致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又是极其稀缺的早期戏台,却养在深闺人不知。不过,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出现在下一批的“国保”名单中,到时候就会有发烧友趋之若鹜,千里迢迢来欣赏她的姿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