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aobaodingding 2021-02-28

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山高水长, 物象千年。近日,由日本黄山美术社和鉴钟文化策划运营的平山郁夫藏丝路珍宝正在四川博物院热展中(2020.12.29-2021.3.20)。

鉴钟君跟大家介绍过,平山郁夫先生一生致力于丝路文物及天下文化遗产的掩护和捐助。这次展览中展出平山先生珍藏的近200件文物,时间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纪 ,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这批丝路文物,正以超越时光的永恒,向世人讲述着“丝绸之路的故事'。

其中,展览中神态各异的犍陀罗造像,最引入注目,它们也是平山郁夫藏丝路珍宝中最负盛名的部分。国内巡展一年多以来,不仅不少观展者会慕名前来,更有甚者还会连追国内几站,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犍陀罗的造像

为什么有这样超凡脱俗的魅力?

犍陀罗的微笑美在何处,

为何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今天的云观展,

鉴钟君就带您一探究竟。

人类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独一无二的犍陀罗文明

犍陀罗,古印度十六国之一, 梵文是 Gandhālaya,意译为香行、香遍、香风国等。

犍陀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在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包括古印度西北部(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附近的白沙瓦谷地以及今阿富汗东北部地 。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古代犍陀罗地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犍陀罗文明史》

其核心面积虽仅20多万平方公里,却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和佛教世界的信仰中心。其西边是兴都库什山,东北是喀喇昆仑山。东边到印度河,南边是以白沙瓦为中心的平原,杰赫勒姆(Jhelum)河流过这里,形成了富饶的平原,造就了繁荣的农业区。

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文明。佛教在此获得新的活力,飞跃进入东亚,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

大约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400年之间,犍陀罗,就是世界的中心,是人类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最早的佛造像

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造像

丝绸之路沿线蓬勃的贸易活动,催生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宗教的繁荣,贵霜王朝统治下的犍陀罗地区佛教。目前的考古史料指向,在公元初的几个世纪,犍陀罗出现了希腊化风格的佛教造像,诞生出最早的佛造像。

波浪卷发纹,深陷的眼窝、高耸的鼻梁、轻薄的嘴唇、罗马样式厚重褶皱的僧袍……犍陀罗的佛造像不仅是最初的佛像,更是混合了希腊、罗马、波斯以及印度的多元艺术表现技巧,极具立体感和写实性,并越过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向东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在希腊文明与印度本土佛教文明融汇结合下,犍陀罗造像成为佛像的起源。

丝路遗珍云观展

平山郁夫藏犍陀罗造像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巴基斯坦佛陀头像(灰泥)
犍陀罗北方斯瓦特地区
公元 4 世纪 - 公元 5 世纪
高 64 厘米 × 宽 44.5 厘米
日本平山郁夫美术馆藏品

(图by@陕西历史博物馆@身在北海北)

眉毛和鼻梁间连贯的线条,是犍陀罗佛像的特征。整齐的发际线和双耳形状,与哈达(阿富汗东部)出土的文物相似。眉间的巨大伤痕显示着曾经镶嵌过较大的宝石或者水晶。

这件佛陀头像,是造像逐渐巨型化时代的初期作品,凝结在巨像中的是信徒对佛陀崇高的尊敬与纪念。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释迦佛立像
犍陀罗
公元 2 世纪 - 公元 3 世纪
高 97 厘米× 宽 35 厘米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摄影:@叁佰MAX@禅定的阿钟

这尊石质释迦佛立像,整体雕刻精美,衣纹流畅。头后装饰了圆盘形的背光,外围刻了一圈树叶纹的图案,内侧写满了佉卢文文字(诞生于犍陀罗的一种古文字)。背光表示佛光普射四方。

台座上出现了拜火教的场景。它是基督教诞生之前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可见,在古犍陀罗地区各种宗教是融合共生的。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观音菩萨半跏思惟像
石质
犍陀罗
公元 2 世纪 - 公元 3 世纪
高 78.5 厘米 × 宽 36 厘米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菩萨左手持莲花,倚坐在莲花之上的藤椅中。右脚压在左腿膝上,这样的单盘坐又被称为“半跏”。

造像面部表情慈悯安宁,一个清净洒脱、沉静的“觉者之相”,从忧患和痛苦的时代意识中超脱而出。

这类半跏思惟像从西北印度的犍陀罗,通过丝绸之路和佛教传播传到了东亚,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佛陀铜立像

巴基斯坦
公元7世纪
高68厘米×宽26.5厘米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藏品

摄影:@动脉影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铜制佛像。 佛陀身着通肩袈裟,袒露右肩。这是犍陀罗佛造像在衣饰上最大的特点之一。袈裟质地厚重,衣纹细腻贴体,刚劲稠叠,呈U形垂下,自然流畅。有些“曹衣出水”的感觉。


为避免身着这类袈裟时行走不便,犍陀罗佛陀造像大多左手握住袈裟一角。右手则当胸施无畏印,象征布施无怖给众生,令人意静心安。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这件灰色片岩犍陀罗风格树下冥想太子头像,是公元2-3世纪时期的作品。树下冥想为佛传故事中的内容之一,也称树下观耕。此件作品只残存了头部,有可能表现的是释迦太子头戴宝冠头饰,头饰中间刻有一象征佛陀的狮子头像。菩提树的树叶表现繁茂,成拱形环绕在头像周围。

走过贵霜,走过汉唐,

菩萨在沉思中,

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千年。

时光倏忽,

一度成为连接东西两大世界枢纽的

丝绸之路,

也湮没在漫天的风沙里。

可这些丝路遗珍,还在默默地见证着

这条曾经驼铃叮当的繁忙商道,

沉思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今天云观展之

“犍陀罗的微笑”就到这里啦,

鉴钟君和您下期再见!

(新浪微博@鉴钟·黄山文化,

展品持续连载中)

本文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老猪的碎碎念

@动脉影

@柳叶氘

@四川博物院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犍陀罗词条”、深圳博物馆、《犍陀罗文明史》(孙英刚、何平著 三联书店2018.2)

云观展之静谧之美:犍陀罗的微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