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打了新冠疫苗,再讲讲苏宁和雪球。

 新用户12603780 2021-03-01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一)

如果不接种疫苗,那么离京时需要带一份核酸报告,回京后7日要提供一份核酸报告,离京后14日还要再提供一份核酸报告。

想到出次外差就要被捅三次嗓子眼和鼻腔,还是乖乖去接种新冠疫苗吧。

到了街道接种点,稀稀落落没几个人。


街道管理员细心的拉了个接种微信群,到时会提示大家打第二针。疫苗打的国药北京,医生小姐姐态度很好。

搜了一下几个疫苗的情况,不知区别在哪里。没考上医学院只能二志愿混进财经名校的三猪私下建议,灭活可以打,mRNA再多观察为宜。


(二)

 深国际今天公告,和鲲鹏资本就分别收购8%和15%已发行股份订立了一份股份转让框架协议。

本来以为是江苏国资进场,没想到是深圳国资摘桃。虽然只是框架协议,但做成的概率很高。


之前写过三篇分析苏宁的文章,后来陆续删帖了。至今觉得,分析的比较经典。其中提到了个事儿:

苏宁是小绵羊省五大世界500强之一。其他四家都是传统产业,只有苏宁易购是可以通过倾斜资源来做大且做出区域特色品牌的。

易购虽然盈利能力一般,但互联网购物平台基本都是亏的。JD和PDD同样亏,但不影响高估值。

据此判断,小绵羊省必救苏宁。

前几天苏宁停牌,路边社消息,创始人张近东要将苏宁易购20%-25%左右的股权出售给小绵羊国资联合体,包括江苏省国信投资集团、江苏交通控股、江苏农垦集团和南京新工投资集团。

听到路边社消息,搞的我还挺激动的,又预测对了。

今天深圳国资的消息出来,傻缺了,猜错了。

那么问题来了:

深圳国资为什么要战略入股苏宁易购?

合肥豪赌蔚来,重庆豪赌京东方,诸如此类,很好理解,赌的都是未来科技,估值没有上限。

但是高大上的深圳国资,去赌一个已经处于红海中的网络购物平台,究竟是咋想的?

分析很多,有关于零售合作的,有关于物流合作的,等等。

个人认为,这都不是真实意图,或者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妄加猜测,个人觉得,深圳国资入场,很可能的原因在于,深圳国资只是中转站,最终买家另有其人。

有两个可能。

其一,深圳国资在效仿日本模式。

日本在地产泡沫破灭后,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破产危机。

日本政府直接出资去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给企业提供无息的权益资金。

等企业稳住后,日本政府再退出。

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国资进场可以提供资金和信用。当企业好转的时候,国资退出,既获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又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往近处说,黄奇帆在《结构化改革》这本书里有提过,他在重庆也搞过类似的企业救助再溢价退出案例。

其二,深圳国资是中转,甚至是代持。

把视线放到互联网购物这个细分市场里,易购虽然只是二线玩家,但深圳,连二线玩家都没有。

如果深圳国资只是买一个二线玩家,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线不投,投二线干嘛?

深圳国资大概率,是给易购找到了一个最终的好买家。

与传统的互联网电商不同,易购是可以线上和线下结合,并且下沉到区县的。大的有苏宁广场和家乐福,小的也有小店和零售云啥的。

能和苏宁的产业相结合的,最匹配的企业类型,就是地产。

万科、碧桂园、恒大、招商蛇口、华润等等。

地产嘛,从盖房子到转型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购物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不和地产结合,也有个最好的结合对象,就是腾讯。

腾讯也可以摆脱游戏和社交的限制,真正向居民生活领域延伸。

反正上面都是胡猜的,谁知道呢。

(三)

会员群里,最近聊了好几次雪球结构。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雪球结构很合理。

券商赚的是波动的钱。不管涨还是跌,只要有波动,就有钱赚。

105%敲出,70%敲入。赚钱概率75%,不亏不赚的概率12.5%,亏钱的概率仅仅12.5%,且只有在发生敲入但未发生敲出,且期末价格小于期初价格的时候,才会亏钱。

做一笔87.5%的概率下,保本博高收益的投资,必须干呀!

其次,是否会亏到本金?

上面聊了,12.5%的概率会亏到本金。什么样的市场行情下,才会出现只有连续敲入而没有敲出,且期末价格小于期初价格呢?

黑天鹅的时候,也就是股灾了,连续下跌。

市场上有大量挂钩中证500指数的产品。

中证500指数会出现黑天鹅吗?

虽然概率不大,但是,会的。具体如图:


最后,安全垫怎么看?

雪球产品的收益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绑定券商主体信用的收益凭证,第二部分是浮动收益。

第一部分,收益凭证类似借款,利息说是多少就得付多少。这部分的利息收入,是非常稳的。

收益凭证的利率,根据发行机构的信用情况而不同。

大券商也就3%-3.5%,有些私募则敢给到8%到9%。

再加上浮动收益,雪球产品的综合收益,能到年化15%~20%,香!

理论上,第一部分就是第二部分的安全垫。

比如第一部分的利息是5%,那么第二部分亏了5%以上,投资人才会损失本金。而中证500指数出现大的长期回落,可能性并不大。

之前会员群里曾讨论过某信托和中信证券合作的雪球产品,具体如图。


其中,中信证券给出的收益凭证是6%。

产品归产品,我特别不理解的是,中信证券去借钱,为什么要给到6%?以中信证券的主体信用,给到3%就不错了。

如果真的能给到保息6%,为啥要卖散户,为啥不去找银行?

未来的股市,是否会出现持续1年的单边下跌行情?

不知道。

券商给出的收益凭证,能否维持在持续远超银行大额存单利率的价格?

不知道。

毋庸置疑,过去买雪球产品的投资人,肯定都赚钱了。

未来还能不能赚钱?

还能不能赚15%以上的钱?

不知道。

反正没买过,纯属乱放炮。

巴菲特老爷子发了个评论,债狗扎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