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取暖记忆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03-01

大雪至,寒冬始。由于“拉尼娜”现象,今年遇到了60年来的极寒冬天。但越是如此,小时候冬季取暖的情景就愈发记忆犹新。

在那个物质匮乏、缺衣少食的年代,对“取暖”没有什么概念。每到寒冬腊月,漫漫长夜最难熬:在四处漏风的草房里,躺在硬硬的木板床上,全家盖着一床单薄的被子,蜷缩着,难以入睡……我和妹妹经常冻得哭哭啼啼,偶尔还会从床上掉下来。后来,我索性去爷爷家住了,因为爷爷的被褥厚实一点,而且被窝里有一个装满热水的盐水瓶,可以暖手暖脚。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锅门口”。白天,奶奶在厨房锅台边做饭时,我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有节奏地拉风箱烧火,不时地往灶膛内添柴烤火,有时风箱拉久了就会使出一身汗,便不觉得冷了。

令我难忘的是,奶奶还经常烧烤地瓜、花生、土豆、玉米来犒劳我,香喷喷的,真是美味!后来,我家的生活稍有改善,妈妈就给我们煮一锅地瓜或面疙瘩汤,热气腾腾的,既充饥又驱寒生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村里上小学,数九寒天,简陋的教室里寒冷无比,老师上一会儿课,就带领同学们搓搓手或者跺跺脚来缓解缓解手脚的冷痛。课下,同学们经常玩老鹰捉小鸡、抽陀螺、跳绳等游戏来生暖抗寒。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挤油油”热身游戏,就是同学们靠墙根站一排,左右两边像挤油渣一样使劲儿地往中间挤,拧成一股绳。为让同学们身子能迅速暖和起来,老师也支持玩这个游戏。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纷纷来到教室外面朝阳的墙根边,一个个对着太阳,靠墙根站好。随着“开始!”一声令下,大家使劲往中间一齐挤压,咬牙、猫腰、弓腿……左边的同学使劲往右边挤,右边的同学拼命往左边挤,一边喊着口号:“挤、挤,挤油油,一二一!”不时地有人被挤出队伍来。在此起彼伏、来回拉锯式的对抗中,我们的身子便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常常因为上课铃声响起,变成一场没有胜负的比赛。大家兴冲冲地回到教室,身心都是一种暖暖的感觉。

付波同学家中有一台煤炉子,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经常去他家围在炉子旁写作业、蹭蹭暖。偶尔,不小心就会把眉毛、头发给燎焦了,有一次我烘脚时还把袜子烧了个洞,真心疼。

不久,我家也有了煤球炉子。用它来取暖,首先得自家动手制作蜂窝煤,村里人叫做“卡煤球”。挑一个晴好天气,先把煤粉加入少量的泥土搅拌均匀,再加上适量的水拌和成干糊状,双手握住煤球模子在里面往下撞一撞,再把里面的煤泥挤压出来,一个圆柱体多孔的蜂窝煤就制好了。如此连续“复制”下去,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煤球,就摆放在空地上晒太阳。待它们晒干后,家人们便小心翼翼地收藏至避雨的地方待用。每到寒冷的早上,爸爸、妈妈把柴草、木块等放在小炉口里点着,用来引燃蜂窝煤。这得需要耐心,有时还得趴着用嘴吹火,或者用蒲扇扇火。点燃蜂窝煤是一个技术活,掌握火候才能把它烧好烧旺。接着,就能用来烧水做饭了;可谁都不舍得专门用来取暖,那样太奢侈了。总之,有了煤球炉子的冬天不算冷。但是,由于没有排烟管,在冬天密闭的屋里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隔壁张大姐就是在夜间中毒休克的,当场我们都吓坏了,幸亏村医抢救及时才得以脱险。

1985年的冬天,爸爸出差买回来一台憋气炉子,左邻右舍都很羡慕。通常天还不亮,爸爸就起床生炉子。憋气炉炉体是用厚厚的生铁铸成的圆锥台,通过一节节烟囱向上再向外连接而起,从窗口伸向室外。憋气炉的作用可不小,它将饮食与取暖相结合,既能吸收氧气以助燃烧,又能抵御冬天的寒气。只见淡淡的青烟在屋外飘散,室内却暖意融融的。有时熊熊炉火会把炉体烧得通红,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时,爸爸还会叫上爷爷和伯伯来围坐在火炉边喝酒,不醉不罢休。这期间,我已在乡中学上初二了,爸爸还给我买了一只暖水袋和一床电褥子,陪伴着我度过寒冬那漫漫长夜,留下温暖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青春时光虽然平淡,却安然静好。

几年后,在乡村有了台式的电暖器(人们称为“小太阳”),并逐渐流行起来,但是取暖达不到人们想要的理想效果。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上出现了空调,不仅能升温取暖,还能降温除湿。然而,因为空调价格昂贵,普通家庭能够使用的寥寥无几。大约1999年后,空调才悄然兴起,并逐渐畅销,直到现在开始普及,这无疑是取暖史上的巨大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取暖方式多种多样,取暖设备应有尽有。因此,即使遇到所谓“极寒冬天”,人们也会把它过成温暖如春的“暖冬”。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迈向了全面小康生活。

冬天是春天的前奏,寒冬过后不就是春天吗?

􀳋张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