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茶玻璃罐存、混合保存,3个错误做法,会让红茶报废

 小陈茶事 2021-03-0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进入3月后,春意越发明显。

春风轻柔,空气湿润,万物勃发,欣欣向荣。

福州郊外的桃花已开,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提到桃花,不禁会让人想起唐朝的那个痴情崔生。

当年崔护在落榜后,到城南游春,放松心情。

随意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庄园时,看到一位少女,依桃树而立,桃花人面。

这一刹那的邂逅,让人念念难忘。

等到翌年,崔生再去故地重游时,园中空无一人,桃花依旧,人面却消失不见。

这份“已失去”的怅然心情,让他在门扇上写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至此后,“人面桃花”成为了象征美好的代名词。

回到正题,聊回存茶。

优质红茶的风味,同样堪称“人面桃花”,拥有无限美好。花香清新,花果香馥郁,茶味爽口,韵致独到。

但在这个多雨的季节,将红茶买到手后,如果在存茶上稍有疏忽,很容易将好茶存坏变质。

曾经,有一款好茶在面前,却没有好好珍惜。

等到失去时,再去后悔,可就为时已晚了啊!

《2》

红茶错误存法之,将正山小种放进玻璃罐。

之前身边有位女性朋友,因为早些年爱喝花草茶,诸如玫瑰茶、山楂茶、荷叶茶等,于是特意买了一批好看的玻璃密封罐。

将家里颜色花花绿绿的花草茶,分门别类,统统装进玻璃罐内,整齐摆放在一起。

随手一拍分享出来,简直就是客厅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两年,她爱上了喝红茶,尤其是带有桂圆干香气的正山小种,更是她的“心头好”。

于是,接连买了好多次红茶。并且将这些红茶拿到手后,参考之前存花草茶的经验,将外包装拆开,扔掉密封袋,将红茶直接“裸”放在玻璃罐内。

按那位朋友的存茶想法:用玻璃罐存红茶,既能做展示,又能观察到罐内的茶叶情况,何乐而不为?

但过了没多久,她发现了情况不对劲。

原来放在玻璃罐内一段时间后,再将正山小种取出,泡出来一喝,发现情况不对劲。

不仅原本的桂圆香、花果香等茶香统统变淡,还生出怪异的酸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红茶被存坏了?

听了那位朋友的说法后,第一想法是,那些存在罐内的红茶,品质多少“凶多吉少”。

原因在于,避光是基础的存茶需要。

而存茶不避光,用透明的玻璃罐子存茶,会让好茶风味“受伤”。

光线中带有热能,受到光线的影响,红茶内部的茶黄素等物质,会不断被破坏。

同时,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受到光与热的作用,会导致红茶香气受损,风味明显劣变。

可见将红茶买到手后,不宜贸然拆掉原包装。

用覆铝箔的密封袋、铁罐、独立泡袋等包装形式的红茶,更是如此。

在家存红茶,做好“避光”处理很重要。

玻璃罐美则美矣,但实则不适合存茶!

《3》

红茶错误存法之,盲信红茶能“越存越好”。

之前有茶友过来咨询,他在年前整理的时候无意间翻出了一罐前几年别人送来的祁门红,大概有放了快3年的时间。

他想知道,这样的茶还能喝吗?听别人说,现在的“老茶”特别吃香,红茶是不是也能越存越老越好?

当时给他作答复是,已经错过了适饮期,不建议再喝。

六大茶类里,红茶不适合久存。

作为普通茶友,在喝茶,选茶,存茶时,更不能将茶叶当成是古董,一味追求年头越老越好。

红茶在加工时,比较注重“发酵”,将茶青采下来后,先萎凋,再揉捻,继而发酵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四步骤下来,便算完成了红茶的基础加工流程。

经过发酵以后,红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转化得较为全面。更多转化成为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形成红茶的独特风味。

和普洱、白茶等相比,红茶并非适合“存老茶”的对象。

毕竟从风味展现看,红茶像绿茶那样,几乎可以说是“一出道就是巅峰”。喝茶时要抓紧时机,趁早饮用。

将红茶放太久,红茶内部的芳香物质容易受损,茶香变弱,变寡淡。

同时,红茶原本醇厚爽口、清甜带回甘的茶味体验,统统都会打折扣。

从喝茶经验来看,喝红茶,要抓紧“赏花期”。

一旦盲目相信红茶能越存越好,错过了一款红茶的风味适饮期。

那么,相当于白白浪费了好茶!

众多红茶里,像祁门红茶这类以馥郁茶香著称的茶品,更是要及早饮用,1-2年左右喝完为好。

将几罐茶收到手后,随意放在家里的角落,不管不顾。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时间一长,被遗忘在角落的红茶,在没有得到妥当存茶照料的前提下,容易受潮变味。

何况放置时间过长,放到超出保质期后的祁门红,它原先的独特茶香与茶味,早已走了下坡路,风采早已不比当年。

所以在家存红茶时,千万别听信谣传,贸然将红茶久存!

《4》

红茶错误存法之,多款红茶直接放在一起。

有的茶友在买红茶时,比较“博爱”。

或者是不知如何做选择,略带点“选择困难症”,索性在买茶时统统都买一点。

正山小种、金骏眉、云南滇红、坦洋工夫、九曲红梅等等,将卖家推荐的红茶,每款都分别买一些。

等到将这些茶拿回家后,却发现一个问题——零零散散,东一袋西一袋的红茶,不好保存。

于是找出一个大茶罐,马口铁材质的,能避光,密封效果还不错。

然后将这些不同种类的红茶,纷纷装进一个罐子里。

有的,用食品袋隔开并将袋口扎紧。有的,就干脆直接混放。

但是时间一长,却发现问题不对劲。

放着放着,罐内的红茶喝起来就变味了。

不不不,准确说来,是串味了。

原本花香盈盈的滇红,沾上了烟熏小种红茶的松烟气息;

而原本各有特色的九曲红梅、正山小种、坦洋工夫,风味特色被混淆;

单从喝茶感受,这些外观条索略微相近的红茶,压根很难分出区别。

罗素曾提过,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对不同的红茶而言,百花争艳,多姿多彩,保留各自不同的“特色”,才是存茶的关键。

所以,在家存红茶时,要时刻留意“串味”影响。

首先,不能将红茶与其它气味明显的物品,比如腊肉、梅菜干等,放在一个置物柜内,容易串味。

其次,不同款的红茶,不能混放在一起。

最后,存放不同款的红茶时,不同的茶要拥有“独立单间”,用食品级的密封袋分门别类存放起来,谨防串味!

《5》

千百年来,得不到和已失去,最是让人念念难忘。

比如,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比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比如,小晏的“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很多人觉得,想喝到一杯好茶,买对茶是关键。

可是呢,将好茶买回家后,却没有好好珍惜,没能妥当保存。

时间一长,茶叶变味了,受潮了,发酸了,甚至严重霉变。

这样的“已失去”,对爱茶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之痛!

存茶,要用心。

在家存红茶,避开错误的存茶做法,借鉴前车之鉴,才不会让你留下遗憾!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