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东的名片

 皓皓说吧 2021-03-01

  提起如东,人们知道它是全国文明城市,拥有丰富的海鲜、天然的温泉、秀美的景观、海上风电……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如东日报》的介绍与宣传。可以说,《如东日报》是如东的一张名片,透过这张名片,我们看到了如东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我喜欢看《如东日报》,因为《如东日报》上的信息是为如东人“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展示要闻,更多的是传达如东声音,讲述如东故事,关注如东变化,让大家了解如东,热爱如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东日报》顺应形势实行改版,新设了“编读往来”栏目,我们每个人都有幸成为日报的一员。我们不仅是《如东日报》的读者,还是日报的信息员、报料员、评报员和作者。

  翻阅今年的日报,“两会特刊”专题报道,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特别是113日特刊3版和4版的内容。两个版面没有放大量的文字,分别以风力发电和洋口港风景图做背景,直观地向读者展现了如东港城风貌。特刊3版主题是“回首五年我们激情满怀”,分成“这一年,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和“这五年,交出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两大板块,展示“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特刊4版主题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分成“‘十四五’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两大板块,描绘了“十四五”宏伟蓝图和近期目标。经过巧妙的版式设计,版面上体现了很好的空间表现力,多样字体和色彩、版块的组合运用,将多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全景式地呈现了本届两会的报道重点,使读者阅读秩序变得清晰,让整体报道富有时代气息又不失艺术美感。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对日报副刊情有独钟。30多年前,我的第一篇散文在《如东日报》发表,从此与它结下深厚情谊。这么多年来,副刊的编辑多次变换,唯一不变的是对像我一样业余作者的呵护和帮助,像接力棒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我欣喜地看到改版后的《如东日报》,副刊由过去每周一版改为每日一版。我们可以在《如东记忆》考证《谁是文园汪氏迁丰始祖》《探析盐垦公司‘仓’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怀念《露天电影》《如东体育馆》《那年抓阄购年货》的曾经岁月。

    在《人物周刊》了解《她用声音抒写芳华——访我县资深广电人王沙丽》《求精木雕技艺传承非遗文化——记南通市人大代表、江苏工匠、南通市承林木雕艺术馆馆长刘承林》等大师的奋斗史,说说《许鸿大姐》《诗人拉丁》等身边人物的鲜活故事。

    在《文化如东》欣赏《从黑暗中刻画出希望的曙光——著名版画大师汪刃峰先生生平及其版画艺术》等非遗文化,学习《雄古豪迈清蔚恣肆——谢骏书法谈》等名家创作笔记,体会《腊味》《九九消寒图》等民风民俗。

    在《国学》《用笔说话》,解读《孔子,孤独的行者》《假如没有太阳》。我们也可以在《书香如东》研读《爱国: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一个难得的创新体系》,更可以在《范堤潮》《祈愿新年》《晨访采月湖》,在《立春》时节,让《春光入盘》,排解《诗人的忧愁》,享受《最是人间烟火味》《我想要的岁月静好》。

  辛丑牛年,我们站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作为一名如东人,我们要做如东发展的记录者,共同把我们的名片《如东日报》打造得更亮,用奋斗与激情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