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往情深|牡丹亭

 桃溪微刊 2021-03-01

一往情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以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部戏曲的广为流传,一场不着边际的春梦,诞生出一句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和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以他的才学,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但是,当时跟随整个明代社会一起堕落的科举制度已经腐败,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33岁时他才考中了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历经八年的宦海沉浮,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愤而弃官归里,逐渐打消了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49岁那一年,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可却一直无从下笔。一日,他在一座庵堂的后院僻静之处发现了一棵梅树下孤零零地立着一座荒冢,庵堂的主持对他讲,这里面埋着的本是一位员外家的千金小姐,活着的时候也是锦衣玉食、绫罗绸缎。父亲也曾请来先生教她读书识字,教的本也是那些三从四德的东西,哪曾想,豆蔻年华的她无意间读了些诗词歌赋,心中不免有所思。偏生又偶遇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生,两人情投意合,遂私定了终身。在那个时代这还得了!冥顽不灵的老员外坚决不肯,将女儿锁在闺中。那小姐思念至极,睡在床上,魂魄飘飘然离了肉体,去寻找书生。其实她那时还没有死,老员外可以请师父做法将其魂魄召回,但这老员外竟说,自己宁愿要一个贞洁女儿的尸身,也绝不要一个在外面私自与别人定下终身的不洁之女,就这样将女儿尸身草草掩埋。书生得知小姐再无法还阳,遂为她殉情。后人有感于二人的事迹心中不平,便将他二人合葬于此,大约是这样的情感不为世俗所容纳吧,也只有这庵堂一处僻静之地能安葬。
主持告诉他,这座坟墓在此已久,事情也是世人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汤显祖一下子被激发出了灵感,这才有了惊艳戏坛曲林的《牡丹亭》。《牡丹亭》最初叫《牡丹亭还魂记》,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牡丹亭还魂记》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
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与作者最初听到的那个故事不同的是,汤显祖最终没能舍得把结局写死,而是给了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归宿。据说,《牡丹亭还魂记》上演之初,饰演杜丽娘的女主角都是入戏很深,直接将自己当做了杜丽娘,融入其中,无法自拔。其中有一个叫冯小青的艺人,由于太过投入,演到杜丽娘香消玉殒之时,她竟因伤心过度,真的倒在了舞台上停止了心跳,再也没有醒过来,生前还作有诗句“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一梦不醒,四百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有多少痴男倩女一往情深地唱着:“细看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答儿闲寻便,在幽闺自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