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未来:各大板块如何调整并一体化?

 江苏城市论坛 2021-03-01

前几天,江苏城市论坛头条推文《镇江,你将去何方?》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对镇江未来走向发表看法,建言献策踊跃。尤其对于区划调整的设想,在留言中竟是占据大多数。

事实上,城市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发展的过程也是开疆拓土的过程,单一好核心区无法满足当今国内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随着都市圈经济的推行,一体化发展成为时下一大“风口”。“一体化”俨然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当然前提是需要规划得当。

据《镇江日报》近日报道,镇江市委书记要求丹阳市“主动融入镇江市域一体化”,要求扬中市“融入镇江发展大局”,要求丹徒区“加强和其他版块的协同”。此外,书记还提出丹阳对内要“主动融入镇江市域一体化”,同时,要有效带动和呼应扬中、镇江新区的发展。扬中要着力在抢抓区域一体化机遇、“融入镇江发展大局”、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

镇江最近频繁提起内部融合,势必想要打造出“大镇江”的局面。但是对于镇江未来可能去实行的区划调整,网友们的观点反映出意见不一的倾向,可谓精彩纷呈。或许也可给决策者作为参考。

部分网友观点建议镇江主城区南移,做大丹徒区,新区丹阳丹北镇协同发展,行政区重新划分。

丹徒地处上海经济圈和南京经济圈交汇处,目前镇江主动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宁镇轻轨、S5宁扬城际和镇江地铁站交汇的镇江南站,未来将会是宁镇扬一体化的中心。而丹徒与镇江南站之间只有10分钟的距离,是连接镇江与南京的重要道口,将享受宁镇扬一体化的最大红利。

丹徒区的“东翼”隔开了丹阳和主城区,又包含了丹徒区、镇江新区以及老城区,这样的区位条件使得镇江现有的城市框架被拉大,也大幅提升了其城市能级。如此一来,也可以推动“大镇江”更好地融入沪宁线发展主轴,并强化与苏锡常都市圈的融合发展。

不少网友的观点都认为若是不和南京合并,则没有发展前景。

观点认为,镇江的经济体量虽然在经济强省江苏这边,只能排在省内一众兄弟中倒数的位置。但是从全国三百个地级市来看,镇江的发展也并没有很落后。

本身就是万亿级新一线城市的南京,如果采取如此“激进”的手法,那么南京的全国排名将瞬时大幅提升,且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强省会战略,江苏极力提高南京城市首位度,一直以来让南京合并镇江的呼声也不小。

有呼声希望加快镇丹一体化。

在镇江所倡导的内部融合中,镇丹一体化的呼声最大,且已有所迹象,比如镇江已经有往南移的趋势,想利用南部更大的空间,打造出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都市区,促进镇丹一体化发展。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丹阳的影响力已经今不如昔了,如果极力促进镇丹一体化不见得对镇江的全域发展有很大的助力。

还有人认为,镇江要想发展就要跳出镇江这个长江南山中间的狭长地带,政府驻地要调整到沪宁线中间的丹阳这边。

丹阳是扬子江城市群之一,扬子江城市群包括了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扬州、泰州,这八个设市区都是江苏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果把政府驻地要调整到沪宁线中间的丹阳,能促进镇丹一体化是肯定的,但是政府驻地的调整肯定是要慎之又慎,不能仅仅只考虑经济发展情况。

也有认为,发展镇江西翼,和南京对接才有实际意义,光市区和市区的对接意义不大。

继续以仙林—宝华科学城、龙潭—下蜀滨江港城两个跨界新城为重点,打造两个“先行区”,积极推动句容和南京相邻地区融合发展。目前,104国道、122省道已经建成通车,宁句交通实现了“金陵卡一卡通”,宝华片区供水、数字电视网络等,已经与南京率先实现一体化,镇江与南京的对接正在进行中。通过外力来推动镇江的发展,争取镇江西翼与南京进行对接,以南京的影响力来辐射带动镇江的发展。

江苏城市论坛在2018年写过镇江的行政区划“路线图”,可以发现一直以来镇江的行政区划变动有一定规律可循。

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

1949年4月拆分镇江县为镇江市和丹徒县,属苏南行署镇江专署。

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等11个市县。

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

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辖镇江、常州2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1987年12月,丹阳升为县级市。

1994年和1995年,扬中、句容分别升为县级市。

从以上调整可以发现,镇江市的行政区划总是都和周边的南京、常州、扬州几市有关联。时而是你拿了我的这一片,时而是我拿了你的那一片。

这样的区划调整会让人们觉得,区域内只要有行政区划上的改动需求,镇江都是首当其冲要被改动的部分。这样一来,区域很难形成独立的经济和产业中心,也可以看出目前镇江下辖三市对主城区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来当下打造“大镇江”,促进镇江内部融合一体化发展很有必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