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的区划调整,13个地级市之一,镇江市为何有6个区县?

 蔓萝花 2023-03-02 发布于安徽

       镇江市属于苏南5市之一。镇江市下辖了3个区、3个县级市,总人口320多万,经济总量突破了4000亿。一个问题出现了,镇江市6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江苏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江苏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470多万人,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基本相当。在全国,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等几个省份。江苏省的经济总量,超过了10万亿,仅次于广东省,排名全国第2位。从经济总量来说,江苏省甚至超过了部分中等发达国家。

       江苏省下辖了13个地级市,因此,出现了江苏十三太保的说法。由于长江从江苏省境内穿过,把江苏省分为了苏北和苏南。其中,苏南主要有南京、镇江、无锡、常州、苏州等城市。今天,我们聊聊镇江市。镇江市属于13个地级市之一,下辖了3个区、3个县级市,总人口320多万,经济总量4200多亿。其实,镇江市的区划,与江苏省的区划变迁,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元朝之前,我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延续了州县两级区划的模式。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王朝。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有点忙不过来。

       各地区的耕地、人口、农作物情况非常复杂,以耕地为例,分为了黄土地、沙土地、泥土地、水浇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种耕地还分为了上中下3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根据地质结构不同和气候不同,农作物五花八门,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元朝没有经历过这些问题,有点懵。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明显无法满足元朝的管理。

       唐朝时期的开元15道和宋朝时期的23路,都有自己的问题。最后,元朝结合了宋朝23路的经验,在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等等。当时,苏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省会在开封府。苏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省会在杭州府。

       每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设计了4级区划的模式。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但并不完善,各方面的问题很多。首先,元朝行省的区划不合理,各省管理难度很大。第二,各地的管理机构太粗犷,而且相互重叠。到了元朝统治的末期,很多问题已经激化。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根据明朝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例如撤销了路,设立了省、州府、县的3级区划,非常经典。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朝最终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基本确立的,例如山东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与现在的区划非常接近。

       明朝的北直隶,基本上就是河北省。南直隶则包括了江苏、安徽等地,面积很大。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根据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最终,调整为内陆18个省的区划。南直隶被更改为江南省,由于江南省的面积太大,不好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

       在江苏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州府,例如松江府、徐州府、扬州府、镇江府等等。其中,镇江府下辖了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等等。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由于各路军阀混战严重,各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需要休养生息。由于南京市属于特别市,在1912年之后,江苏省的省会一直在镇江市。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逐步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经济建设阶段的工作。与此同时,一系列的重要项目,在江苏省陆续开始设立。在江苏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苏州专区、泰州专区、镇江专区等等。1953年,常州专区被撤销以后,武进县、溧阳县、金坛县等地,划入了镇江专区管理。此时,镇江专区下辖了1个县级市和10个县。

       总体来说,分别是:镇江县级市、丹徒县、扬中县、丹阳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县、武进县、溧阳县、金坛县、高淳县等等。50年代中期以后,镇江与周边几个专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例如镇江专区的武进县,被划入了苏州专区,而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了镇江专区。扬州专区的仪征县、六合县、江浦县,曾经划入了镇江专区,但又还给了扬州专区。

       1958年,由于镇江专区行署迁移到了常州市,因此,镇江专区更名为常州专区。不过,仅仅1年之后,常州专区又更名为镇江地区。1962年,南京市下辖的江宁县,划入了镇江专区管理,镇江专区此时下辖了11个县。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都更名为地区以后,镇江专区更名为镇江地区。1971年,江宁县还给了南京市管理。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1983年,镇江、苏州、扬州等7个地区被撤销,设立了一系列的地级市。此时,镇江地区下辖了丹徒县、扬中县、丹阳县、武进县、宜兴县、金坛县、溧阳县、句容县、溧水县、高淳县等10个县。

       镇江专区被撤销以后,原本下辖的10个县中,部分县划入了常州市、无锡市管理,丹徒县、丹阳县、扬中县、句容县,划入了刚刚设立的镇江地级市。镇江县级市被撤销,设立了京口区、润州区,再加上外围4个县,总计6个区县。随着镇江市的持续发展,1987年,丹阳县被撤销,设立了丹阳县级市。1994年,扬中县被撤销,设立了扬中县级市。

       1995年,句容县被撤销,设立句容县级市。随着镇江市城市面积的扩大、人口进一步增加,2002年,丹徒县被撤销,设立了丹徒区。截至这个时候,形成了镇江市3个区、3个县级市的区划,分别是: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当然,镇江市还设立了镇江新区和镇江高新区,不过,这两个区情况特殊。

       镇江市位于江苏南部,属于苏南五市之一,与南京市、常州市等城市相邻。


       目前,镇江市合计下辖了6个区县,分别是: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镇江市总人口320多万人。2021年,镇江市GDP总量4700多亿。认真的说,镇江市的人均GDP水平很高。至于镇江市6个区县的区划,则历经了好几个阶段的变迁。

       镇江有几个好听的名字,例如丹徒、京口、润州等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基本上都会在镇江等地驻扎大量的精锐部队,作为机动力量,抵御北方政权。1279年,北方的元朝逐步统一天下,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王朝。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两朝沿用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


       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元朝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后,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等等。元朝在划分行省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基本上按照河流、山地的走向划分。因此,苏北各地划入了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各地划入了江浙行省。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

       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进而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北直隶则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17世纪中期,清朝在10多年时间里,逐步消灭了南明势力和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地位迅速下降,更名为江南省。

       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江南省被撤销,组建了安徽省、江苏省。江苏省组建以后,两江总督在江宁府,江苏巡抚在苏州府,两个城市都兼顾了省会城市的部分职能。在清朝统治时期,江苏省下辖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

       在清朝统治时期,镇江市下辖了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太平厅等地。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江苏各地经济发展,各地军阀反复争夺,对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地急需进入休养生息。其实,南京市一直是江苏省的省会。1928年,随着南京市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省会留在南京不再合适。


       1928年开始,江苏省的省会迁移到了镇江。一转眼到了建国之初,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阶段。出于管理需要,江苏省被分为了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一种区划方式,相当于省份。除了上述两个行署区,我国还设立了皖北、皖南、旅大等一系列行署区。当时,镇江隶属于苏南行署区管理。

       苏北行署区驻地在泰州,苏南行署区驻地在无锡。与此同时,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南京市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10多个直辖市之一。1952年,我国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过分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建设。随后,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南京市被降级,重新成为了江苏省的省会。


       1953年,镇江专区下辖了1个县级市、10个县,分别是:镇江县级市、丹徒县、扬中县、丹阳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县、武进县、溧阳县、金坛县、高淳县。当时的镇江专区,管辖范围比现在的镇江地级市大得多。1956年,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了苏州专区管理。与此同时,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管理。

       50年代末期,镇江专区曾经更名为常州专区。同一时期,苏州专区的武进县,重新划入了常州专区管理。60年代初期,常州专区重新更名为镇江专区,合计下辖了1个县级市、11个县。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镇江专区更名为镇江地区,管辖范围不变。197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南京市的管辖范围,镇江地区的江宁县,划入了南京市管理。


       70年代末期,全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各省下辖的地区,陆续开始进行区划变迁。在这方面,江苏省的反应非常快。1983年,镇江地区被撤销,设立了镇江地级市。原来的镇江县级市被撤销,设立了城区、郊区。至于外围的10个县,丹徒县、丹阳县、扬中县、句容县,划入了镇江市管理。

       其他各个县,则是划入了南京市、常州市等地管理。1984年,镇江市的城区、郊区更名为京口区、润州区。八九十年代,镇江市下辖的丹阳县、扬中县、句容县先后被撤销,设立了县级市。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镇江市的持续发展,城区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市面积逐步扩大。2002年,丹徒县被撤销,设立了丹徒区。


       截至这个时候,镇江市3个区、3个县级市的区划结构,彻底形成,分别是: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当然,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镇江市在进入21世纪以后,陆续组建了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等几个新区。不过,这几个新区的情况特殊,属于功能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