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移植术后若干“异常现象”的答疑!(之二)

 ljm8686 2021-03-01

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
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慎子·知忠》

“小意思”写了肝移植术后若干‘异常现象’的答疑!(之一)之后,很多移友和家属都向“小意思”反映到:
  • 医生,我们终于知道“为啥肚脐周围没啥感觉”的原因了,谢谢啦!
尽管这些都只是一点点医学“小常识”(在具有医学背景的人看来,压根就不值得一提),
但是,每次得到类似反馈时,知道大家又了解到了一些医学常识(“医商”水平又有了一些提高),
“小意思”心里都难免小小的得意了一下,毕竟,俺只是个俗人嘛,大家对此应该也是可以理解吧,
而且,“小意思”相信,只要大家坚持关注“小意思”并不断积累这些医学“小常识”的话,您的“医商”也一定会得到提高的,毕竟,集腋可成裘,聚沙可成塔嘛!
也正是抱着这个目的,“小意思”也还将继续向大家介绍有关“肝移植和肝病”的“小常识”,这不,今天咱们就继续聊一聊“肝移植术后的另一个‘异常现象’吧!

其实,这也是一个临床上不少移友们都向“小意思”咨询过的问题:

  • 为啥肝移植手术需要切除胆囊?

  • 没有胆囊岂非“没胆”了?

  • 会不会对生活有不良影响?


【有关胆囊的“小常识”?】
若想弄清楚上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就需要对“胆囊”这个器官的一些“小常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解剖:

胆囊(Gall Bladder),是位于人体右侧肋骨下肝脏后方,与肝脏紧密相连(名副其实的“肝胆相照”)的梨形囊状器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
并借由胆囊管与上方来自肝脏的肝总管相连,之后向下移行成为胆总管,最终与胰腺导管一并汇入十二指肠球部;
胆囊的大体结构可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


而胆囊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四层:
  • 粘膜层

为胆囊的最内面,即与胆汁接触的那一面,覆以粘膜细胞,有发达的皱襞(有助于浓缩胆汁),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

  • 固有层

位于粘膜层的下一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

  • 肌层

位于固有层的下一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

  • 浆膜层

位于肌层的下一层(为胆囊的最外面,即胆囊面向腹腔内部的那一面),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PS:其实,胆囊的每一层结构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内容呢,敬请往下看吧!


  • 功能:

胆囊主要起着储存、浓缩排泄胆汁的作用;

PS:在此,“小意思”再次强调一次:胆汁是由肝脏细胞分泌的,而非胆囊或胆管!
  • 储存胆汁:

在人体非进食期间,即无需消化食物时,胆汁会被浓缩而储存在胆囊内,

而当进食后需要进行消化时,胆汁将由胆囊排出进入肠道,与其中的肠液和胰液一起,帮助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以促进营养的吸收,

所以,胆囊也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还起着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PS:毕竟,肝脏细胞分泌胆汁是“7*24”工作制,而不随人体是否进食而改变,因此,胆囊,这个“胆汁仓库”,还是极其重要的哈!
  • 浓缩胆汁:

一个正常成人的肝脏细胞每天可分泌胆汁约800~1000ml

由肝脏细胞分泌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其中大部分为水和电解质,可由胆囊内的黏膜层吸收并返回到血液,

而保留下来的有效成分,如胆盐、胆固醇、胆色素、肝磷脂和各种无机盐等,则被储存在胆囊内,并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的胆囊胆汁;

PS:胆汁的颜色取决于其中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被氧化程度以及有无细菌感染等因素,所以,各人的胆汁颜色也多少会有些区别,移友们就不用过于介意自己胆汁颜色的变化了哈;


  • 排泄胆汁:

在人体进食3~5min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胆囊收缩素
经由血液循环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并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而在胆汁被排出胆囊的同时,胆囊及胆管内的细菌也随胆汁一起被排入肠道;
PS:由此可见,胆囊的收缩和排空是受机体激素水平调节的,一般来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由此可知,当出现胆囊炎或胆管结石而影响胆汁排泄时,病人往往会出现右侧肋缘下疼痛,严重时,可伴有眼黄、尿黄及发热等症状;
而在治疗胆道感染时,服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其前提是不能有“胆道梗阻”,否则的话,将“事与愿违”,反而加重胆道感染的病情!
  • 此外,胆囊内壁的黏膜细胞还能每天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以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为啥移友们都没有胆囊?】
如上文所述,既然“胆囊”这个器官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何肝移植手术需要切除胆囊,使得移友们都成为“无胆之人”呢?
“小意思”看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保留胆囊有增加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

大家应该早已知道,肝移植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肝移植手术,不仅需要为病人“移除”一个“病肝”,还需要为病人“植入”一个“新肝”(即移植物)
而这个“新肝”作为来自于另一个人体的器官,本身就携带着与移友自身不同的“抗原”,由此,移友在肝移植术后都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移植物排斥反应”,
胆囊呢,作为一个与“新肝”紧密相连的器官,内含丰富的黏膜细胞胆汁,这可都是丰富的“异体抗原”啊,都是导致“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潜在风险呢,
为此,为了减低肝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风险,肝移植手术中都是需要常规切除胆囊的;
  • 其次,保留胆囊有增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风险:

由上文所知,胆囊具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而且胆囊又是由极为细小的血管提供血供,以及胆囊和胆管内有可能成为细菌的“暂居地”等,
如果在获取供体时,不能对胆囊进行充分冲洗和灌注的话(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胆囊内部很可能有残留胆汁、胆囊血管很可能出现血管栓塞以及胆囊内很可能仍有细菌残留,
从而使得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都是肝移植术后较难处理的“魑魅魍魉”,并且对移友们的术后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可以威胁到移友的生命安全或需要接受二次肝脏移植,
因此,为了尽量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肝移植手术中都是需要常规切除胆囊的;
PS:其实,这些胆道并发症都是肝移植发展初期时无数移友“血的教训”呢,否则的话,肝移植外科医生为何要“多此一举”呢,对吧!


  • 此外,切除胆囊后对移友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并不大: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切除胆囊后,尽管移友们进食高脂肪类食物后,可能出现吸收不良的症状,但是,总体而言,移友们的生活质量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
由此可知,从人体赖以生存的角度来讲,胆囊本质上是属于一个非必需器官,这与肝脏、心脏和大脑等必需的重要器官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作为挽救了移友生命的肝移植手术而言,切除胆囊,只能算是移友们为了治疗疾病所需付出巨大代价中的“一部分”吧;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经过“小意思”的讲解,大家应该可以看出,肝移植手术切除胆囊,应该是“利大于弊”“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做法,希望大家今后不再对此“耿耿于怀”哈!
不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无缺的,胆囊切除术后对肝移植术后消化道疾病及骨质代谢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的,敬请大家予以定期监测,以后有机会的话,“小意思”再跟大家聊哈!
PS:最后,“小意思”再次强调一句,切除胆囊会使得移友们“胆量”变小的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完全不必放在心上哈!

 


作为一个有志于提高大家“医商”的公众号,“小意思”还将继续努力,不断传播“肝移植”相关知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与支持,谢谢!

希望大家能将“小意思”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肝移植”常识,再次感谢!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您的赞赏 我的动力

 iPHONE用户 
赞赏专用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