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霉菌or红细胞?

 医学检验世界1 2021-03-01

我院新院搬迁工作已基本就绪,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部分病人分流至新院区,老院区各种标本量都有所减少。

标本量降了,我们的镜检率提高了。难得有点空闲,终于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可以重点关注一些特殊标本了!

患者,男性,56岁,血尿原因待查?

镜下酵母样红细胞(出芽红细胞)很多,几乎达到85%。这么多的畸形红细胞,一定大有来头吧,到底能给临床提供哪些有用信息呢?

动动手指,看的更多!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1、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等物理性损伤。

2、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值、渗透压、脲尿素等化学因素影响。

Tomita等将尿红细胞分为5种肾小球性红细胞(G1~G5)、5种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1~N5)和未能分类的红细胞。G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N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丰富,无芽孢形成。N1细胞为正常大小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N2细胞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N3细胞为扁平肿胀的红细胞,N4细胞为深凹陷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N5细胞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红细胞。不能归入上述10类细胞的红细胞为未能分类的红细胞。Birech报告畸形红细胞分类 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6]:①酵母菌样红细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改变。②炸面包卷样红细胞:红细胞膜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③古钱样红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红蛋白(Hb)丢失。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⑥小红细胞:胞体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强。⑦手镯样红细胞:胞体较大,呈明显内外两层膜改变。

均一型红细胞

编辑

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图相在两种以内,多数为正常及桑椹样红细胞,部分可出现影子红细胞。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

混合型红细胞

编辑

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畸形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畸形红细胞>50%)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均一型红细胞所占>50%)两种。

判定界限

编辑

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为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均一型红细胞>80%以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80%,为混合型血尿。

形态变化

编辑

畸形红细胞各种变化形状分为7~8种。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为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非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为均一型红细胞,占80%以上;以及以畸形红细胞为主(>50%)的混合型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50%)的混合型。以上畸形红细胞、均一型红细胞和混合型红细胞3型结果均有趋向性,不存在可逆行,当然结合临床症状观察更为客观。

畸形红细胞的形成:一般认为,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受损和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漏出时受挤压而变形,同时还与尿渗透压、pH等因素有关。因此来自肾脏的红细胞,除外形发生图相变化外,其体积的大小也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显微镜观察检查尿内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对诊断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血尿和鉴别诊断是有一定价值和临床意义的。棘形、靶形红细胞的出现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收集于网络

咋一看,红细胞和霉菌长得挺像。我们可以从折光性、外形、酸破坏实验来鉴别!

查阅了大量资料,该病人出血应是肾小球性出血,该病人已收入院,继续跟进!你认为最可能是啥病呢?邀请您来留言讨论!

美编:紫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