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历史新题型-史料价值:中国生活记忆

 家有学子 2021-03-01

【题目】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生活关键词

关键词一:“劳动布”“的确良”“喇叭裤”

在穿着上,很少有人去买成衣。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衣服,拿上布票扯上布……“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且少见的衣料,比普通棉布还要贵几倍。

喇叭裤引领时装新潮,人们从当时流行的港澳台电影里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文章论证,根据中国唐代壁画——飞天,中国舞蹈人物不都穿着喇叭裤吗?文章论证说喇叭裤是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是我们民族的。

关键词二:“筒子楼”“地震棚”“石库门”

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仅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上,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

筹建于1976年的前三门高层住宅工程,是北京市首批高层住宅群,当时它是北京市的骄傲。记得上面下达文件时说,要逐步使每一户都有可以洗澡的卫生间。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洗澡要上公共浴池。1979年,全国职工住宅建筑的竣工面积达6256万平方米,有400多万人搬进新居。

关键词三:“样板戏”“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八个样板戏”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主人公清一色的刚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往往是拳头捏紧,嘴一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妆容前所未有地同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骇。1979年5月,复刊不久的《大众电影》在第5期封底刊登了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与灰姑娘在欧洲中世纪华丽宫殿中接吻的剧照。

——摘编自陈煜编著、于光远总顾问《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

(注: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于光远为本书题词:记录点滴生活,彰显社会进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

【参考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一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史料性著作。(1分)

作为史料性著作,书中记载的生活往事可以作为研究新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2分)

材料内容

布票、“的确良”、喇叭裤、卫生间、组织分房、职工住宅改善等,反映了计划经济下物资缺乏、政企不分的情况。(2分)

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模式及人民的物质生活。(1分)

该著作从经济、思想、文艺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情况,映射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2分)

“八个样板戏”、革命性的表演方式等,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文艺发展情况。(2分)

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文艺及民众精神状况。(1分)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英国影片等,反映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思想解放的情况。(2分)

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思想领域的变化。(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从材料来源方面提取信息,即《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0年民生往事》,并结合“注”的部分,可知该著作属于史料性著作,书中的记载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其次,从材料内容方面提取信息,材料内容涉及经济、思想、文艺等方面,注意提取的信息要全面。然后,对应指出这些信息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的史料价值,如提取信息“拿上布票扯上布……'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且少见的衣料”“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八个样板戏’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等,这些信息反映了计划经济、思想斗争对文艺等的影响,其史料价值体现在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最后,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的材料信息、史料价值进行总结性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