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故事” 征文 | 一代英烈薛子中 | 作者:李舒文

 大河文学 2021-03-01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太阳刚刚升起时分。东边山岭还茫茫苍苍,云雾缭绕,乱云飞渡。阳光在云雾背后酝酿,一会儿功夫,如同千万支磨光的利剑透射出来,满天霞彩燃烧,山川渐渐明朗。
大奎岭,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一个山腰路口,突然出现30多个青年人,他们站在山梁高处,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瞭望,互相说着话,好像还有几个10多岁的孩子跟随着他们……
在山区大峪,几代人都流传着薛子中等革命志士宣传革命、发动抗日的故事。1937年12月。薛子中到大峪开展革命工作,不幸罹难。见证这一历史事件的当地人都已是耄耋之年,而且为数不多,几无可寻。复原历史原貌除已有文献资料之外,只能依靠人们深情而敬仰的转述了。

1

薛子中,又名薛绍铭,生于1907年,济源克井北社村人。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济源县委书记,组织和领导过济源的学生运动、农民运动以及黄背坪起义等。
因遭国民党当局通缉,一度离开济源,行走8省进行社会考察。1937年7月,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薛子中毅然于当年9月重返家乡,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河南绥靖公署获悉此情,遂派特务到济源,布置“严密监视共产党活动”和“抗日活动”的阴谋,县长杜光远更加重了戒备之心。薛子中对此极为愤慨,决定建立抗日武装,促成国共一致抗日。
1937年12月25日,薛子中召集民团近千人开会,呼吁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御外辱。会后组织游行,到镇庵寺国民党自卫队借枪40余支、子弹千余发。薛子中随时把志愿参加抗日武装的四五十个村民编为“抗日义勇军”。拟定《告全县同胞书》,四处张贴,号召全县人民“家家撞抗日之钟,人人执抗日之旗”,真诚团结,共赴国难。
为壮大力量,共同抗日,12月26日,“抗日义勇军”即向西进发。他们翻虎岭,过石匣,越封门,抵小有河后,沿河川南下,然后计划与黄河北岸的杜八联抗日自卫团和大峪民团会合。12月28日,“抗日义勇军”30多名同志踏霜履雪,穿林越岭,经一夜行军,于次日早晨,到达大峪大奎岭村。

2

当时的大峪联保主任李中兴曾在济源师范读书,与薛子中“抗日义勇军”中的成介山、王承寿是同学,曾声称要抵抗侵略。他们也有意利用这一层关系开展联合抗日活动。沧海横流,大浪淘沙。怎料李中兴忽然暗地投靠顽固派县长杜光远,为反共效力。
“抗日义勇军”到来,李中兴刻意伪装,假献殷勤,与师范同学成介山等人一一握手言欢,并表示配合来意。早饭后,李还有意安排队员短暂休息。后以让薛子中老师讲话为借口,暗中指使将民团数百人集合起来。民团大队长李万超带人进入镇联保大院,趁薛子中讲话不备之机,突然将薛子中拦腰抱住,用绳索捆绑。队员见境况突变,奋力反抗,但寡不敌众,终未能挣脱包围。
李中兴、李万超企图向县长邀功请赏,但做贼心虚。当夜,敌方将义勇军队员分送镇区附近多处隐蔽地方关押,并派人严加监视。

3

诱捕义勇军队员的消息,立刻震惊了大峪当地乃至全县。
12月30日,义勇军队员被押送县城。从大峪出发,经涧北、打粮地、反头岭、槐姻、砚瓦河、千步岭、山神庙庄等地,沿山岭间的古道去往县城。听闻这一消息,满腔义愤的群众纷纷前来看望,在多个村口拥堵了道路。
大峪以北十来华里,有一个叫“官路嘴”的地方,是县府到乡村古驿道上的一个歇脚驿站。路边长着一棵几百年的老皂荚树,还有几棵古柏,窑洞里住着几户人家。片刻休息之间,薛子中看到东边山坡上有一些条田和住户,就问围观的老人:
“那个是什么地方?”
一个姓陈和一个姓段的老人回答:“打粮地。”
“打粮食多吧?”
“土头是好,风调雨顺长庄稼。可世道不平稳,人很穷。”
薛子中不无愤慨地说:“外敌不除,国无宁日啊!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才有出路。”
群众看到这个人双臂绳缚,被当作犯人,却面无惧色,镇定自若,一心想着群众生活,想着抗日救国,顿时崇敬倍增。几年以后,段姓老人将大儿子志江、陈姓老人将二儿子来忠送去参军,他们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
李中兴骑着高头大马,虚情假意地让薛子中骑上,遭到断然拒绝。薛子中毅然和其他被俘队员一起,向陡坡悬崖间的险要小路走去……

4

薛子中等人被押送到承留乡玄台殿时,杜光远指派的实施中途截杀的张干臣、徐彭等骑兵一百多人迎头赶来。
杜光远原先通知李中兴和李万超,将薛子中等人押回县城杀害。后经反复考虑认为不妥:恐中共济源县委积极营救难以实施。于是,便使出了更加恶毒的中途截杀诡计。
当地群众闻讯出动,数百人围堵道路两旁。薛子中临危不惧,奋力踏上殿前的青石台阶,面对父老乡亲慷慨陈词:
“现在不抗日,等到家破人亡,灭于日寇手里,将悔之晚矣!只有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保家卫国,才有生路!可是现在抗日有罪,破坏抗日却有功,国法何在?天理何在?”并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刽子手们几次挥刀制止,都没有得逞。
刽子手们杀气腾腾,意欲行凶之际,薛子中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果断提出:杀我一人,放走其他同志。遭到拒绝后,薛子中又提出到县城面见杜光远。张干臣、徐彭假意应允,向东仅走二三百米的路程,到东张河南岸,刽子手就向这些抗日志士们挥起了罪恶的屠刀……薛子中等29位爱国青年在此惨遭屠戮!
于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们最为钟爱的党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南湨河的清流,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迎风招展的猎猎抗日战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济源这片他们深爱着的滚烫热土!
虽然,29位爱国青年在国民党蛮横的屠刀下永远倒下了,但是,他们坚贞不屈的伟大抗日精神却永垂青史!
【后记】虽然,薛子中经过的一些村庄被上升的黄河水面覆盖,他留在大峪的足迹已经被历史掩埋在了青山密林之中;但薛子中等一代英烈志士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并且被代代传承颂扬!
薛子中,这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一心抗日救亡,志在御敌卫国的战场;却不幸被害于中国的“自己人”之手……
这一无比惨痛的历史事件,又留给我们后人多少无尽的叹息和省思啊!

作者简介:李舒文,河南济源作协会员,济源大峪中心学校教师。著有长篇小说《乡村在召唤》等4部。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