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列国志】斯巴达(十):政治制度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3-02

斯巴达(十):政治制度

10.政治制度

斯巴达人经常发动战争,拥有的步兵训练严格且扎实,是古代世界上作战能力高强的步兵之一。生产以农业为主,过着简单的生活,与当时的雅典不同,如不太重视知识、文化发展等等。

斯巴达之政治制度相传为古时立法者来古格士所定,有两位国王,五位执政官元老院,国民会议等机关。

1)二王制

斯巴达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分别来自于较高级的亚基亚德家族,与比较低级的欧里庞提家族,但实际上两个国王的权力均甚小,大权皆在五位执政官之手。国王不过为祭司长、裁判长、出征时之元帅、元老院中的议长而已。至于斯巴达之所以必置二王,即系利用其互相倾轧以王制王之故。斯巴达对于其国王防制颇严。国王不得与外国联婚,防其树立外援。又不许二王室互相联婚,防二王的权力合一。

二位国王只有在战时才有权力,其中一个国王担任统帅,另一个国王则负责留守。而平时,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决定,而长老会议则由28个人组成。除此以外,有5执政官会帮助国王处理政务,并由元老院作出决定。虽然实际上元老院握有实权,但所有重要事务在名义上还需要公民大会通过,方为有效。

2)执政官

斯巴达的执政官五人,每年由人民公决,权力远在国王之上,得拥护国法,监督国家一切公权私权,又可召集元老院及国民会议,对于国王有罪,亦得加以审判。但执政官的任期仅一年,且每事须经五人的同意始有效,故其权力虽大,理论上仍有限制;然而由于该职务并无连任限制,故此后来执政官成为斯巴达城邦中最有实权的职务。

3)元老院与国民会议

元老院的议员并同二国王共三十人,元老院议员非六十岁以上免役者不能担任。立法、行政、司法之事,概得与闻。每一法案,均须由此提出,非经其表决者,不得提出于国民会议。由全体公民普选而得之国民会议实为元老院的附属机关,虽有表示赞成或反对元老院所议决的法案之自由,可是实际上是不敢反对的。

11.公民教育

斯巴达各种制度中的最值得注意者为他们的公民教育。由于斯巴达以少数多利安民族,统治大多数的亚该亚农奴。为了有效防止农奴造反并能在众邦林立的希腊世界中适应生存,因此订定一套完整的公民教育制度。国家至上,军事第一是他们的基本政策。男人为了国家作战;女人为了国家育儿。国王犹如兵团司令,教师就像军训教官;学校等于兵营,家庭宛如一个役男生产所。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因为害怕外邦人移居有碍它的军事生活,斯巴达实施严格排外政策,禁止外邦人无故入境。斯巴达的国家体系基本上已完全军事化。

1)婴儿

斯巴达犹如一个大军营,其公民的婴儿刚出生时,便要被检验体质,如果不合要求,便会被葡萄酒灌死,抛弃至荒山野岭。合格的会用葡萄酒为其婴儿洗澡,便交还给婴儿的母亲抚养到七岁。

2)男孩

男孩在七岁前是由双亲抚养的,但其父母从小则会训练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战士,甚至有点冷酷无情。七岁后便会编入团队进行残酷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要被训练为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怕艰苦的军人,所以每年均会被烧得滚烫的皮鞭鞭打,并不许求饶或叫喊。当男孩过了12岁,便会被编入少年队,只能光身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套,并只可在军营里作少量进食,逼使他们在外面偷取食物,锻炼他们的身手。若被人发现,则会被处罚,因为这证明他身手不灵活。同时也有训练会将他们丢到荒郊野外,要求他们靠己身之力进行野外求生、与野兽搏斗,考验生存能力。至20岁后,则成为正规军人。30岁时便会成亲,但还是要每天作军训。60岁时便会退役,国家会对他们比较优待,但仍要作为预备军,随时候命。

3)女孩

斯巴达女性相对于其他古希腊城邦的女性而言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按当时规定可以继承40%的家族财产。女孩过了七岁仍留在家里,但并不从事刺绣等杂务,而是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方能孕育出勇悍的战士。因此斯巴达的妇女都十分坚忍,并不怕看到儿子浴血沙场。当儿子要上战场时,她们并不会为其祝福,而是给他一个盾牌,并对其说:孩子,带着盾牌回来,不然就躺在盾牌上。即谓:如果你不能凯旋归来,就应战死沙场而还。

斯巴达有一首最有名的古诗,歌颂一位八个儿子全部为国牺牲的母亲。当这位母亲知道八个儿子全部阵亡,她并没有流下眼泪,在凯旋大会表示:

祖国斯巴达呀,我就是为了他们为你牺牲,才生下他们八个,如今我的心愿已经完成了。

4)军事训练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草编是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咬死。

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5)文明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12.社会阶层

斯巴达的社会阶层分为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希洛人三个阶级,这种阶级是不能改变的种姓制度

1)斯巴达人

第一阶级为斯巴达人,为征服者多利亚人的子孙,享有完全的公民权者,他们都住在斯巴达城内,尽管人数很少,却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虽有田而不自耕,其专门之职业为服兵役与任官吏二事。

2)庇里阿西人

第二为庇里阿西人,为多利亚人入侵时,没有抵抗而顺从的居民,从事于工商业而无参政权,虽为自由民,然不得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他们都住在斯巴达城周围,及边境山区和海岸地方;战时需要为斯巴达军队支援。

3)希洛人

第三阶级为黑劳士,意为农奴。他们常隶属于土地而为第一阶级的人服劳奉养而耕作,生活在农村上,没有公民权与基本人权,被认为是国家的财产;战时亦随第一阶级之后以服军役。

4)对黑劳士的奴役

黑劳士的生活极其艰苦,他们在战时要作先锋,但又没有任何权利,斯巴达人可以随时杀死他们。黑劳士(希洛人)是斯巴达人的公有财产,在节日里,斯巴达人经常灌醉黑劳士,并将他们拖至公共场所任意欺凌。黑劳士不论如何,每年均要被鞭笞一次,其目的就是要黑劳士牢记其奴隶身份。甚至每年组织斯巴达少年结队杀戮希洛人(即为Krypteia),以此培养斯巴达少年的战斗精神,也削弱希洛人的反抗。亦因如此,黑劳士曾经多次发动起义。有学者认为,斯巴达对外的连年战争使黑劳士的负担重到难以承受,但许多受剥削的黑劳士,后来找到机会摆脱了斯巴达人的剥削和奴役(如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中重新获得独立),让原本习惯于依靠剥削黑劳士(美塞尼亚人)为生的斯巴达人因此难以谋生,是斯巴达衰落的原因之一。最后这种制度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斯巴达后被废除。

13.经济政策

来古格士所推行经济制度,完全为军事需求和维持斯巴达人的统治地位。

1)土地国有

为了避免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将所有土地全部收归政府,受予给斯巴达公民,其再将土地发放被统治的农奴进行耕种,向他们收取粮食,而统治者的斯巴达公民可以专心进行军事训练,对内镇压奴隶的反抗,对外进行侵略战争。

2)铸造铁币

为了平均社会财富,斯巴达发行一种铁币,由于沉重、价值较低,所以携带不便、流通不易,一方面避免商人屯积货物,获取暴利,另一方面,使外国商品,不易打入斯巴达市场,大大降低斯巴达财富外流的可能性。

3)公食制度

凡斯巴达男子不论贫富,皆会食于公共食堂,食品粗疏,除执政官外,尊贵如国王亦须在此会食。食时得畅谈国事,少年子弟因得于此获得政治上的知识。

14.评价

斯巴达采取军国主义的独裁或寡头体制,并掌控整个国家经济,除了为了防止麦西尼亚人的反抗其统治外,地理上的孤立也是原因,斯巴达的东北边与西边都是山脉,不易与其他城邦产生文化交流,造成斯巴达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也没有思想家或作家诞生,因此在希腊文化中并没留下太多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