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节气之09芒种:有芒之物,忙收忙种

 经义工坊 2021-03-02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指每年65-7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必须抓紧抢收;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芒种”。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所产的卵开始孵化,幼小螳螂破壳而出。二候鹏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因感受到阴气而开始鸣叫。三候反舌无声,擅长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则因感应到阴气出现而停止鸣叫。

芒种时节,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则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这个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度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干旱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芒种很忙。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四川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山西有“芒种糜子急种谷”的说法。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早熟品种80天可以成熟,晚熟品种不超过100天就能成熟。华北地区遇到天旱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多用糜子弥补。正常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必须急种,不然就会耽误时节。

华北地区则是“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如果芒种节气出现在农历4月,小麦就已经成熟;如果芒种节气出现在农历5月,则麦子还未成熟。这是因为阴历算法所致。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35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三年必有一闰(有时两年一闰),以补充短少的天数。如果遇到闰月,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所以,芒种节气有时在农历4月,有时会在农历5月。农历4月芒种由于立春早,节气推前,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农历5月芒种,则要将庄稼种在节气之后。

古时芒种有“送花神”的习俗。农历二月二“花朝节”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送花神归位,盼望来年再相会。这一习俗今已不存,只是从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可见一斑:“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形象地描绘了人在芒种时节容易出现懒散倦怠的生理现象。这个时节,昼长夜短,炎热始作,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容易消耗体力、水分,耗气伤津,引起疲劳,宜利用午休缓解疲劳,注意多喝水,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唐朝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食勿过咸过甜。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从而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