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逝者如斯夫(9-17)

 经义工坊 2021-03-02

自古以来,水被赋予丰富的内涵。人生短暂,韶光易逝,如流水一去不返。孔子劝诫弟子要珍惜时光,进学修德不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川:河流。
逝者:时光流逝,也可泛指一切过往的人和事。
斯:这,这样,指眼前看到的情形。
舍:止,停止。

【译文】
孔子在河岸上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流。

“逝”,往去,逝去。“逝者”,具体指什么?仁者见仁,智慧见智。孔子所思所想,此处没有明指,其时弟子不甚明了,后世更是无法知道。如果细思,虽不必极恐,但也会略有感伤。

世间万事万物,没有永恒不变,无一不是正在逝去或者已经逝去。人与动物有生老病死,花草树木也有萌生、成长、枯萎、寂灭。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各种念头生生不息,便又瞬间即逝。当流星不时划过天际,一颗又一颗千万年份、亿万年份的星球便消逝在宇宙。时光荏苒,朝夕更替,四季轮回,岁月从来不等人,岁月何时饶过人?“逝者如斯夫”,一寸光阴一寸金,唯有抓住当下,奋发图强,方有作为。

《孔子家语》:“子贡曰:君子见大川焉,必观,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境是环境、现实、实物,观是观察、思考、感悟,观水可以察见君子之德。孔子的感叹因眼前的实境而起,更因所感所思所悟而发。蕅益大师则认为:“此叹境也,即叹观也。盖天地万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于此,计断计常。今既谓之逝者,则便非常。又复如斯不舍昼夜,则便非断。非断非常,即缘生正观。引而申之,有逝逝,有逝不逝,有不逝逝,有不逝不逝。非天下之至圣。孰能知之。”天地万物,哪样不是逝者?凡人难有圣贤觉悟,看到眼前万物都只能看到表象,一般认为眼见为实,要么产生断见,要么产生常见,往往偏执一端,固执己见。孔子所讲的“逝者如斯夫”,一切事物不是永恒不变,即使表面上看不到明显变化,而内在却是不断迁流改变,这就是一种“非常”即不是常见。又如水一样日夜不停流动,则是一种“非断”即不是断见。既不持断见,又不持常见,就是一种“正观”即正确的认识方法。引申开来,逝和逝、逝和不逝、不逝和逝、不逝和不逝之间,一如人的肉体和灵魂、言语和思想,既有时间上的联系,也有空间上的相续;既有时间上的分隔,也有空间上的割离。如果不是天下的至圣者,绝对领悟不透其中的真意。

据《四书释地》考:“相传泗水发源处,今之泉林寺,在泗水县东五十里陪尾山下。四源并发寺之左右,大泉十数,泓渟澄彻,互相灌输,会而成溪,是谓泗水。茂树深樾,蔽亏曦景。余曾往游,惟有咏郭景纯诗,林无静树,川无停流,觉神超形越,犹未足以况尔时矣。”据说孔子见入此境而观君子之德,感叹岁月流逝、人已暮年,却未能以一己之力而助道兴德正,忧叹之深意仍是告诫弟子和后世,“逝者如斯夫”,务必切实担负起引导世人好学好德的重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