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朝与下大夫言(10-2)

 经义工坊 2021-03-02

上一章总述孔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两种场合的言行品行。乡党是父母、家人、宗族所居住的地方,孔子主要表现出态度温和且仪态恭敬;在宗庙里、朝廷上说话虽能言善辩却小心谨慎。本章接着详细描述孔子在朝堂上的具体表现。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注释】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訚訚(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直言争辩。
踧踖(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朝堂上,(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孔子在上朝等候国君到来时,“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同地位比自己低的大夫说话,一副温和快乐的仪态;“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同比自己地位高的大夫交谈,显示出非常中正的态度。孔子不同的仪容姿态显示其内心始终保持着上敬下和的境界,对上恭敬、尊敬,对下和乐、和蔼。
“君在”,国君来到朝堂后,“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孔子表现得更加恭敬但不谄媚,而是很有威仪,说话语气诚恳,表现从容中道,没有半点做作,所说内容实在得体、契其要领、据理分明,言语恭敬、礼容自然,恰到好处。钱穆先生《论语新解》注释:“与与:犹徐徐也,威仪中适之貌。单言踧踖,若有不宁。单言与与,似近于慢。故合言之。”面对君主,如果只是“踧踖”,则显得过于局促;只用“与与”,又感觉有些轻慢,所以两词合用。表现孔子恭恭敬敬却又威仪适中,既不紧张也不弛懈,描写记述更加传神。

孔子朝堂上的言行举止,给后世留下了典型示范和深刻启示。一方面,对待不同级别的官员,所持态度理应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对任何级别的官员都要有礼有节有度。对下级,绝不能趾高气扬,和颜悦色、平易近人才能赢得人心、获得敬重;对上级,绝不能卑躬屈膝,诚心敬重、不卑不亢才能不失人格、获得尊重;对待君主,既要忠诚老实、敬仰爱戴,又要谨而不卑、慎而不贱、自在从容,才能得到认可、获得器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