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最风流的才子,却是个好官

 安意若兮 2022-02-08

公元779年的春天,元稹出生于洛阳城南。

追溯元稹的家世,在历史上也曾赫赫有名。元稹的父亲元宽,母亲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拓跋什翼犍的十四世孙。拓跋什翼犍,鲜卑族人,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由此看见,元稹是鲜卑人的后裔,身上流淌着的是奔放不羁、张扬热烈的血液。因此,元稹这一生,无论是平步青云还是虎落平阳,无论是爱恨聚散,还是情深缘浅,他都是轰轰烈烈。

世人对元稹的评价,毁誉参半,但这都改变不了这样的现实:这世界,他曾好好来过。

1

幼年丧父却不甘贫穷勤奋苦读

元稹家族世代于洛阳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义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为歧州参军,祖父元悱官至南顿县丞,父亲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如此看来,若不发生变故,元稹此后的人生,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波折和坎坷。

但是世事难料,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严宽因病去世,母亲郑氏只能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

据《旧唐书》记载,“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父亲去世之后的元稹,生活捉襟见肘,没有机会蒙受老师的教导,幸而有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手把手地教他。天资聪颖的元稹,并未辜负母亲的教导,他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8品。

可以说,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他,不为过。

2

四次贬官却秉公执法潜心诗作

梳理元稹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元稹的仕途生涯颇为坎坷,可以说,元稹从踏入仕途到暴病而亡之间近三十年的时间,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的一生,一共遭遇了四次伤筋动骨一般的贬谪。

公元806年的眀经考试,元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位左拾遗。初登官场,元稹意气风发,他接二连三地呈折子。进谏内容小到给皇子选保傅,大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很快,元稹得到了唐宪宗的召见。可以说,元稹所做的事情,是分内的事情,可是因为锋芒毕露,触犯了权贵,自然引起了宰臣的不满,当年九月,就被贬为河南县尉。

这次贬官,虽是小打小闹,但也开启了元稹波折不断的贬谪生涯。

公元810年,元稹弹劾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被召回罚俸。巧的是,元稹途经华州驿馆时,又因一间上等客房与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发生冲突。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和刘士元的鞭打,并被赶出了上等客房。这件事情,原本就是宦官仗势欺人,但元稹却被唐宪宗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一贬江陵,便是十年困顿州郡的开始。

五年后,也就是公元815年的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抵达京师后,他和白居易诗酒唱和,并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无端放逐。这一年的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二贬通州,元稹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的蛮荒之地,“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丧命。

好在,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元稹政治上的压抑处境有所好转。公元813年,元稹已经代理通州刺史,年底,转任虢州长史。次年,元稹被唐宪宗召回京师,备受宰相令狐楚的欣赏。公元820年,唐穆宗即位,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被任命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特别器重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划。

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他先是由于种种误会,被裴度弹劾结交魏宏简,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

公元821年的春天,春回大地之际,元稹的处境更为艰难。在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叛。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虽查清真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被贬为同州刺史。彼时,元稹已经四十二岁,同时,也是他踏入仕途十五年的第三次贬官。

风雨飘摇的中晚唐时期,政权更迭宛如翻云覆雨。距离公元820年仅仅九年的829年,已经是唐文宗三年。这一年,元稹入朝为尚书左丞,可以说是身居要职。彼时,元稹又恢复了肃清吏治,整顿政府官员的锐气,但元稹素来没有什么政绩,人心不服,加之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闵正再度当权,元稹又受到排挤。公元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

这是元稹第四次贬官,亦是人生中最后一次贬官。公元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次日便离世,时年五十三岁。

自此之后,天上多了一颗文曲星,世间再无元才子。

纵观元稹的一生,在众多为官者之中,元稹不过是沧海一粟。宦海之中,元稹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全靠浮木的支撑。浮木在,他得以暂时逃离波涛汹涌的大海;浮木不在,他又重新被巨浪淹没。可以说,元稹的仕途生涯,不仅仅是自己的仕途生涯,他是许许多多以天下为已任,上系社稷,下系百姓的为官者命运的缩影——他们无力抗拒命运的不公,却依旧保有一腔热血与初心。

他在朝为官,勤勉履职,哪怕是得罪权贵。他被贬州郡,处境困顿,却依旧为民着想,潜心诗作。可以说,为民是本分和职责,作诗则是内心的宁静和回归。

出使东川时期的元稹,可以说是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他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彼时,元稹妻子韦丛盛年而逝,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通州(今四川省达州市)四年,他引导百姓除草开荒,着手改变通州的落后面貌;还在翠屏山建戛云亭居宿,亲事农事,指挥农业生产;同时亲拟祝文三篇,在华阳观祭天气,求上苍风调雨顺、来年丰收、百姓安康。他担任御史监察时,查办了许多贪官污吏”,据说元稹为整顿吏治,出台政策,“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轶”。这一时期,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据史料记载,元稹819年被调离。离开时,通州父老登上凤凰山、翠屏山,目送他沿州河乘船离去。

至今,为纪念元稹,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达州数十万人风雨无阻,倾城出游,登高望远,祭天祈福。这一天,便是 “四川十大地方名节”之一的“元九登高节”。元九是元月九日,元九亦是元稹。

此外,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3

隔绝时空却殊途同归志同道合

元稹离世之后的一百五十八年,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的范仲淹出生。梳理范仲淹的经历,我发现,虽然隔绝时空,范仲淹的生平和秉性却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是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支撑下奋力苦读;

他们都恪尽职守,为国为民;

他们都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且都与洞庭湖结下不解之缘——

公元813年,元稹写下《洞庭湖》: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公元1046年,范仲淹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大笔一挥,便成就千古力作《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

    结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千百年来,正是有一个又一个怀有这种情怀的仁人志士,我们才有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所谓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过如此。

掩卷遐思,我又想起元稹的《别孙村老人》。他说:

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

看完文章,互动一下吧:

四川达州每年正月初九的登高节是为纪念(  )

A.杜甫

B.李白

C.元稹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