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为什么要注射维生素K

 33哈zuktqxl90v 2021-03-02

雪凝

傍晚时分,晓文通过剖宫产手术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回到病房,还没缓过劲儿来,护士就来了,托起孩子的两条腿,在小家伙的屁股上给了一针。第二天早上,护士又来了,同样的动作,又是一针。

“才十几个小时,就挨了两针!”虽然刚当妈妈,晓文已是母爱满满。

“心疼了?”几天来和晓文已经混熟了的护士小陈笑着说:“这两针很重要,再心疼也得打!”

晓文知道,第一针是婴儿出生半小时后免费接种的乙肝疫苗。“第二针是什么呀?”

“维生素K!”

百天宝宝因何夭折

相对于其他维生素,维生素K比较“冷门”。新生儿和这么冷门的维生素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休息的时候,护士小陈给晓文讲了一个故事。多年前,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按要求为孩子们注射“白百破”防疫针。一个刚出生三个多月的宝宝接受注射后,打针的部位出现了肿块,针眼处还有淤血,宝宝不停地哭闹。两天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登门检查,小家伙虽然还是哭闹,但也没发现什么问题。

第二天晚上,宝宝哭闹得更厉害了,小脚丫一下子蹬到墙上,脚趾甲被弄破了,血流出来却怎么也止不住。爸爸妈妈赶紧把孩子送到区卫生院,血还是止不住,之后孩子被先后送到琼山区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均无法止住出血。三天后,这个在世上只存活了百天的宝宝遗憾地走了。

宝宝夭折后,家人认为防疫针是导致孩子死亡的源头,媒体的报道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一时间卫生防疫站被推上风口浪尖。到底是什么夺走了宝宝的生命?最后,琼山区人民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联合查出病因: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与凝血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凝血过程的重要参与因子。当人体血管内皮受损或外部创伤导致血管破裂时,凝血机制便开始启动。在12种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并将血液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关系密切,有4种凝血因子的调节依赖于维生素K。当人体内少量缺乏维生素K时,血浆中的凝血酶原会下降,凝血时间将延长,但严重缺乏维生素K时就会导致凝血机制障碍,出现广泛出血。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又少(每1000毫升仅含1~3微克),人体所需的维生素K约 50%~60%来自肠道内细菌合成,但新生儿出生头几天肠道菌群很少,因此通过肠道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也很少,因此极易诱发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嬰儿出血病(HDN)。HDN一般见于产后1~7天,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破损后不能恢复,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皮肤、胃肠道、胸腔内,甚至颅内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迟发性出血病(LHD)可见于产后1~3个月,临床表现与HDN相同。

为了杜绝新生儿或小婴儿发生出血病,我国大部分医院都会在孩子出生后注射维生素K,尤其是早产儿、体重低于2.5千克的新生儿、通过剖宫产手术出生的新生儿。前文说过,人体所需的维生素K约50%~60%来自肠道内细菌合成,另有40%~50%从食物中摄取,这两点对成人来说都不是问题,但对小宝宝而言就是大问题了。首先,维生素K分子量较大,即便孕期母亲营养充足,维生素K也不易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同时,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几小时后才开始有细菌进入和繁殖,通过剖宫产手术出生的婴儿由于刚出生时暴露在医院手术室无菌环境中,其肠道菌群的定植更是要向后推迟。因此,维生素K对新生儿至关重要。

维生素K与哺乳期女性

虽然成人不易缺乏维生素K,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可以无视维生素K,尤其是处于哺乳期的女性。现在大家都知道母乳喂养好,如果哺乳期女性的膳食中钙摄入量不能满足需要,一般不会影响泌乳量及乳汁中钙的含量,因为母体会将骨骼中的钙用于维持乳汁中钙的稳定,但哺乳期的妈妈们可能会因缺钙而患上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根据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的资料,5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这些骨折可能导致残疾、丧失独立性和更高的死亡风险。

研究发现,维生素K可使身体利用骨骼和牙齿形成人体所需的钙。维生素K在骨钙素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K水平低的人,跑步时髋骨骨折的概率会增加30%。研究结果还显示,维生素K摄入和骨折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饮食摄入维生素K最多的受试者与摄入量最少的受试者相比,骨折风险降低了22%。

纳豆是一种富含维生素K的大豆发酵食品,爱好纳豆的日本人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很低,有学者将其归因于纳豆。也有几项食品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研究者通过对照试验发现,补充维生素K能减少骨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包括60%的椎骨骨折、77%的髋部骨折和81%的所有非椎骨骨折。所以,专家认为,补充维生素K对改善骨骼健康非常有效。

研究还显示,在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中,补充维生素K也可降低骨折风险,减少骨质流失。同时,维生素K对骨折的愈合也十分有益。

另外,生活中的某类人群,如生理期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因内外痔经常出血的病人、经常流鼻血的人,可多从绿叶蔬菜、肉类、乳制品等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维生素K的每日需要量约为1微克/千克体重。由于需要量低,所以大多数食物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只有一点必须切记:新生儿是对维生素K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特殊群体。

“K”来自“凝固”

20世纪20年代,丹麦生物化学家亨利克·达姆在哥本哈根大学从事鸡的胆固醇代谢研究。当时学界认为,哺乳动物基本能在体内自行合成胆固醇,但鸡缺乏这种合成能力。

为了证实这种猜想,达姆用不含胆固醇却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食物饲喂鸡。达姆观察发现,鸡可以通过自己的机体合成胆固醇,更重要的发现是,如果继续用这种食物饲养两到三周后,鸡的皮下、肌肉和一些器官会发生出血现象,而且出血后凝固得很慢。达姆在饲料中又加入了脂肪、维生素C和胆固醇,鸡的出血症状依然没有明显改善。达姆认为,这应该是鸡的食物中缺乏一种未知的营养元素所致。

达姆最终发现,绿叶菜和猪肝是令机体不犯出血病的最有效食物来源。1935年,达姆将其发现的这种未知营养元素命名为“维生素K”。“K”是丹麦语和德语中“Koagulation”(凝固)一词中的第一个字母。

1939年,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人工合成了维生素K。1943年,达姆与多伊西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