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布局中药企业?

 太阳神98 2021-03-02

为何要选择OTC这条主线,那产业链上的其他就没有投资价值了么?

因为如果从中药产业链来看,中药行业有三大支柱:中药材、中药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成品中成药(包括处方药和OTC),如下图:

但是,中药上游的中药材原料市场,例如中草药、天然及动物等,仍然存在产品质量层差不齐、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资产周转率低问题。再看中游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原材料是中药材,而中药饮片就是医院中药房卖的草药,自己可以煎成汤剂服,中药配方颗粒则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此外,目前,中药饮片的应用形式尚不太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即不方便。

相较而言,含中药配方颗粒,则无要煎熬、没有难闻气味,所以可进行流程化、标准化,而且其药效还能与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未来中药配方颗粒也会存在不断地取代中药切片等市场,这应该也是个大趋势。

接着就是中成药。中成药以往受益于医保扩容,所以发展较快,例如11-14年复合增速20%,但近几年,受招标降价和销售打压,发展趋缓。

例如,根据工信部数据,2014年我国中成药收入规模为5198亿元,到了2018年该收入规模增长至8334亿元,复合增速11.2%,增速明显放缓很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受限、辅助用药监控等,对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利空。

另外,还有一个政策利空因素,即中成药要面临集采的风险,短期来看,集采步伐可能没那么快,毕竟中成药的一致性评价难度还是比较大,这点区别于西药,但长期看,医保局对中成药集采是大趋势。

因此,经过简单复盘中药产业链,经过排除法,可暂时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受集采影响的中成药排除在外,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OTC则可列入投资机会备选方案。

在本文中,OTC是重点要讲的,中药配方颗粒则简要谈谈即可。

先看中药配方颗粒目前来看,中药配方颗粒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形式,发展也较快。例如,根据前瞻数据预测,2020年中药颗粒收入将达到255亿元,占中药饮片市场的6.5%。

另外,中药配方颗粒渗透率低,与需求端受限于二级以上的中医院和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医保覆盖离不开。

例如,配方颗粒慢慢地由各地方纳入医保目录,例如北京、深圳、浙江等地已经将配方颗粒纳入地方医保目录予以报销;但是诸如黑龙江、福建、汕头等地,由于受制于医保控费政策,将配方颗粒调出医保目录。竞争格局方面,当前,中药配方颗粒国家级试点生产企业维持在6家,省级试点及省级科研专项总计超过30家企业。

毛利率方面,行业普遍都在在50-80%,之所以这么高,主要还是得益于竞争壁垒高、售价高,当然也有规模效应。例如,中药颗粒,与同标称规格的饮片对比,港股上市的中国中药官网称售价高约30%-50%,实际售价比这个会更高些。

以上便是中药配方颗粒基本情况,总体看,是个小众市场,具体的个股投资机会可以关注港股的中国中药,目前港股市值169亿元、市盈率(TTM)10.6倍。下图是中国中药过去几年的主要财务数据,收入从15年的37.3亿增长至19年的143.2亿,净利润从6.3亿增长至15.9亿,经营现金流净额从5.2亿增长至15.9亿。ROE基本稳定在8.5-10%,毛利率也基本稳定在59%。

最后,令我感到一丝宽慰的便是,随着经典名方免临床开始征求意见、配方颗粒拟放开意见征求结束、中医诊所备案制暂行办法实行,这无疑给行业传来些许暖意。

再看OTC。

对于非处方药而言,虽然近些年OTC增速放缓,但好歹也能保持在6-7%增速。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人对OTC可以说是存在较大认同感,加之OTC还具备安全、方便、经济等特点,政府对中医渗透率又有提高的诉求,所以,今后OTC领域增长潜力仍存。

根据Euromonoitor数据,13-18年,OTC收入从693.5亿元增长至948.1亿元,复合增速6.5%。根据其预测,2023年TOC收入规模将会达到1266亿元,复合增速6%。

如果从OTC市场产品结构看,可以分为安眠药、感冒药及过敏类药物、助消化类药物、皮肤科类药物、局部止疼类药业、其他。

其中,感冒类和过敏类市占率最高,到达了42%(感冒类市占率为25.8%、过敏类为16.2);消化类则占比第二,为17.6%。

先给大家看张表,如下表,从具体的细分中药品类选择来看,盘子较大且增速较高的几个老龄化赛道排名顺序分别为:感冒药、心脑血管、胃肠道用药、糖尿病、癌症等相关辅助中药。

问题来了,对于OTC领域,如何进行选股呢?

在我看来,在个股选择上,可以从具备国家保密配方、品种独家、口服中药等,或产品具备垄断或品牌垄断等可以提价方面下手。

因为,当前的品牌OTC中药上市已经具备较长时间,消费端的客户群体较为稳定,叠加上游中药材价格涨价,相对应地,品牌中药OTC也会随之相应提价,典型例子就是去年年底片仔癀和同仁堂纷纷提价。关于这第一点,下文会通过毛利率指标初步做出筛选。

第二个选股逻辑便是,具备资源禀赋的企业,例如同仁堂及太极集团。这类企业业绩的释放更多地与管理层及营销能力改善有关,毕竟具备且掌握体制内较好资源的国企却天然存在国企弊端,这是国内企业的一大特色,实属无奈亦无办法。所以,混改也是此类企业的投资机会所在之一。

刚刚上文也提到了,对于具备提价权的品牌中药OTC企业,财务方面,可以毛利率作为初步筛选指标,例如,我对A股中药板块的70家中药企业做了个筛选,即近5年的毛利率要稳步提升。之所以提出这条件,其中原因就是一个OTC药品好不好卖,反映在报表上就是,可以通过毛利率来印证,因为作为散户股民投资者,你无法拥有大机构的市场调研能力及资金实力等条件,所以,从公开数据看,那么,如果毛利率近些年能够长期保持稳步上升,那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产品是具备一定竞争力的。

关于上面六家企业,目前我看过的有羚锐制药、太极集团和中新药业,另外三家有时间再去分析到底有没投资价值。

当然,对于整个中药OTC品牌的备选标的,除了上述的羚锐制药、太极集团、中新药业以外,江中药业、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白云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标的。

关于这些企业就暂时先写到这吧,后续有空再逐个聊聊上述8家企业。

对了,再顺便提下,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数据统计,看下图,只要中药企业的PB低于2倍,此时买入,是大概率赚钱的,华润三九目前PB估值为1.99倍、江中药业2.07、白云山2.2、中新药业2.44,太极集团和羚锐制药为2.8倍,白药为3.7倍、同仁堂为4倍,片仔癀更疯狂、达到了21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