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多网络王敬华:只有布局大数据引擎系统,传统企业才有未来

 米多大数据引擎 2021-03-02


第三届中国大数据产业大会日前在广州琶洲会展展馆举办,据悉,来自全国各地近两百家企业参加了本次展会。在本次展会“互联网+大数据营销论坛”上,广州米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敬华作为演讲嘉宾,阐述了对于传统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转型的理解,王敬华认为,传统企业只有布局大数据引擎系统,才能赢得未来。

演讲嘉宾:王敬华

米多网络董事长,美的集团前高管,天使投资人,长江商学院EMBA,专注企业级大数据建设应用领域。

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到来

王敬华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着眼,阐述了经过资讯、社交、消费等不同形态的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上述几个类型的互联网都产生了巨头企业,如四大门户是资讯互联网的代表,微博微信QQ是社交互联网的代表,而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被阿里京东唯品会等占据了90%的市场,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不可能在再产生大的机会。

伴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饱和,王敬华认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消费互联网是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这个过程被信息化的一小段,但是产业互联网要实现产品整个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信息化,这个链条会非常长。此外,产业互联网存在的机会也会远比消费互联网多,会在众多的垂直领域产生佼佼者,因此,传统企业在布局转型战略时,一定要紧盯趋势,着手布局产业互联网,而不是再在成熟市场里拼杀。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机遇,王敬华认为主要在SaaS、B2B电商领域,如找钢网等,而传统企业要做到布局产业互联网,首先是实现内部的信息化更新升级。

传统企业常见的三个错误转型路径

王敬华指出,传统企业在谈到互联网转型的时候,

常常陷入几种错误的路径:

其一,是把开个网店误以为互联网+,结果网店开了,发现还要再电商平台上花高价钱买流量,而且客户也未必得到沉淀;

其二,传统企业习惯性地把传统的信息系统理解为信息化,而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很难高度集成,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根本无法支持业务创新和决策;

此外,传统企业也常把花大价钱投放新媒体广告理解为互联网转型,但这本质是上另外一种广告投放之外,其实对企业无任何帮助。

针对传统企业的这些尝试,王敬华认为,是因为传统企业没有理解大数据的本质是人。他指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消费市场供需变化的双重背景下,消费者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企业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则必然要抢占更多的用户,了解更多的用户,因此,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才是传统企业应该追求的最大价值,而用户数据也将会越来越值钱,天猫、京东本质上都是掌握了用户数据,才有更大的话语权。

因此,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内部的信息化是否能够有效匹配用户的在线化,只有高度匹配,才有可能掌握用户,拥有市场。

采集用户数据是传统企业的先天弱势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传统企业因为缺乏在线渠道,在用户数据采集方面,具有先天弱势。那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王敬华给出了否定答案,他指出,消费者购买的是产品,如果通过产品建立与消费者发生联系的在线路径,那么数据采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米多网络推出了“全场景赋码理念”,即在产品消费的高频场景下,对产品进行“一物一码”的改造,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制具有营销、防伪、溯源等多种功能的“二维码”,让消费者通过“扫码”与企业的公众号关联,从而实现精准用户的采集行为。

王敬华特别指出,对产品进行赋码,不仅可以解决精准用户采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营销功能,提升产品销量,而且通过不同功能的码,传统企业还是解决打假、防窜货、溯源等很多刚性需求。

协同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引擎才是未来

掌握了以用户ID为核心的数据,并非就已万事大吉,就像阿里京东一样,只有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数据所代表的信息,数据才有价值。而要布局产业互联网,除了用户数据,商品数据、物流数据、内部管理数据都需要有效协同,因此,传统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拥有一个能够高度集成、协同且智能的数据处理平台。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大数据引擎系统,对外能够全渠道获取用户数据,对内能实现打通ERP、CRM等系统,实现产业链的数据对接,然后通过后台,能够实时对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如用户画像、仓储物流、智能生产等,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布局产业互联网”,王敬华介绍道,米多网络自主研发的“米多大数据引擎系统”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打造出来的,而现在已有茅台葡萄酒、武夷星、大益茶、恒大奶粉、锐澳酵素、格力电器等17000多家传统品牌企业布局这套系统。

王敬华强调,只有布局大数据引擎系统的企业才有可能赢得未来,而米多网络的信念正是如此:再小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引擎系统,米多大数据引擎帮助传统企业实现物联网时代的四个现代化:企业平台化、品牌人格化、产品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