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文末彩蛋

 Captain28 2021-03-02
室友又在问我了:“我穿这个显胖吗?”
 
“不会啊,你这么瘦,哪胖了。”
 
这种对话高频地发生在我们宿舍,类似的还有“我的耳朵是不是太贴着头了?”、“为啥女明星的腿都那么好看,我的腿要是能再长5cm就好了”、“你觉得我这样搭配是戴耳环好看还是不戴好看”......
 
 
她的提问有时候会让我不知所措。因为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她耳朵与头的间距,并且觉得她的腿已经又细又长,以及认为耳环作为饰品随心佩戴就好。而最让我惊讶的一次,是她在网络上花钱让别人给自己的相貌打分,后来我才了解到这种打分“服务”不在少数。
 
在我身边,不乏这种底子很好,却还在为长相、身材感到焦虑的女性朋友。并且发现,自己有时也会陷入这种状态:觉得自己的脸太方了,不满意现在的体重,要不要开始控制饮食......
 
长期且固执地对自己的身体持有负面评价,或者感到不满意,甚至为达到所期望的“完美身材”采取具有伤害性的措施,这些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背后可能是一种女性的「自我物化」。
 
1、何为物化女性?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什么是「物化女性」
 
你可能在电梯间里听过这样的广告:“女人就要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在这种观点下,女性完不完整似乎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而需要通过某些标准的验证才可以。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说法:“女人结婚才完整”、“女人生娃才完整”。女性容貌、角色和功能所具备的价值,似乎超越了她本身。
 
当女性更多地成为被观察、被评价的对象,甚至作为了一种被他人使用、取悦他人的存在。女性的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或性功能脱离本人,沦为物体或工具,并以此代表女性本人。——这就是「物化女性」
 
对于物化女性,我们并不陌生。在当今,越来越多女性都能察觉和回击来自外界不礼貌、不尊重的对待,并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但有些物化信息是隐蔽的,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可能已经认同并内化了一些针对女性外貌、身材或角色等提出的要求与标准,且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迎合”。
 
2、何为女性的自我物化? 
 
上述过程即是一个物化过程,其结果则是导致「自我物化」。

自我物化的女性会更多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考虑和评估自己的身体或身体部位,而更少地从自身视角出发来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与体验。具体表现为,更多地提问“我看上去怎么样”,而更少地关心“我感觉怎么样”。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视为性对象并受到对其外貌的评论,为了提高社会期望和自我价值,一些女性会通过更频繁地监测和更严苛地塑造她们的外表,以增强吸引力。当然,任何人对美、对健康、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是值得鼓励与认可的,良性地发展能为我们带来众多积极作用。
 
但如果过分关注外在自我而忽视了内在自我,就容易造成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例如,陷入外貌焦虑、身体羞耻的情绪泥潭:“我怎么长得这么丑”、“我的腿好粗,我的腰也不够细”、“是不是我瘦了美了才会有人喜欢我”。或是,做出一些可能会伤害自身的行为:高跟鞋卡脚也还是要忍痛穿着,冻得直哆嗦也还是要保持光腿,饿的胃疼也还是要坚持节食......
 
电影《骨瘦如柴》中,患有神经性进食症的女主角Eli认为,被喜欢被接纳都是有条件的。尤其是在其因为意外而放弃艺术创作后,轻盈的体重、骨感的美丽似乎成了她唯一的“优势”,她必须守住这最后的资本。
 
 
进食障碍带来的不仅仅是厌食,还可能发展成厌恶自己。家庭治疗中,当家人们因为自己的病情彼此埋怨、争吵时,Eli更是迷失了她作为“人”的存在,而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问题”。
 
 
正是由于自我物化是一种内化后的结果,因此不易发觉,即便出现了上述这类症状,并为此感到困扰、低落、甚至讨厌自己,我们也依旧可能继续维护“理想标准”,而认为只是自己还不够好,自己还得再努力。
 
电影《小妇人》,则向观众展示了多面貌的女性形象和未被刻意夸大的女性力量。一位“美丽”的女性并不是满足各种优点的集合,而是能展示出自己选择、自己定义的多元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