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7天上10次热搜,曝光人生潜规则:起点很低的普通人,拿什么赢?

 莲学无止境 2021-03-02

图片

从去年开始,基金就频繁登上热搜,不少年轻人成了“养基人”。基金火热的背后,反映了当下年轻人追求财富的热情,也让基金背后的一群人,走到了大众视野中。这篇文章3800字,预估10分钟阅读,请找回那个想赢有拼劲的自己!



作者 | 小眠宝

来源 | 插座学院(ID:chazuomba)

图片
基金频上热搜

90后引领“买基”潮

不知道你发没发现一个现象,从去年开始,“基金”频繁上热搜,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刷屏热议。

图片

身边谈论基金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买基金,好像和他们都没了共同语言。

当年轻人热衷于“搞钱”,基金便成了一种新型社交方式。

央视财经调查显示,涌入基金市场的新“基民”,90后占一半以上,甚至还有不少00后。

中午和同事们一起吃午饭,都懒得讨论明星八卦,而是分享“买基”心得以及最近新看到的基金段子和新词:

“宁愿我被绿,也不想基金被绿。”

“我想抄白酒的底,白酒想抄我的家。”

“谁还不是个韭菜盒子,都跌妈不认了”

……

图片

大家一起调侃,乐呵乐呵的同时,也能消解一下亏钱的心痛。

基金的涨跌影响着“养基人”的心情,“跌妈不认”的时候,就疯狂暗示自己:“只要我不抛,就永远不算亏。”

心酸中带着坚强,坚强中又透着一丝好笑,还不忘安慰自己,这才是“韭菜”的自我修养。

甚至还出现了“基金饭圈化”的现象。

2020年以前,谁都想不到,在未来的某一天,基金经理也能成为深受追捧的“偶像爱豆”,甚至还有人为几个头部基金经理成立了全国后援会。

不仅如此,不少人对基金经理的固有认知是:

光鲜亮丽的金融从业者,穿着笔挺的职业装,喝着精致昂贵的咖啡,出入高档写字楼。仿佛随便配置一下基金资产,就能躺着赚钱。

但他们真实的工作日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图片

基金经理:无数打工人背后的打工人

近两年,基金市场异常火爆。2020年投资总额剧增。不少90后,00后疯狂涌入市场。

“全民买基”的盛况,由此形成。

买基金就是我们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帮忙打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从中赚取管理费。

Wind(国内知名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仍只有2000多名基金经理,面对翻倍的基金规模,基金经理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大到要研究经济数据、政策变化、国际关系,小也要研究配置基金里公司的业绩、行业形势等。

日复一日面对着冰冷的数字、K线图,审慎调整着仓位,做出一个个耗费脑力的决定。

管理的基金规模越大,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

在今天这个基金行业大发展,人人关注基金业绩,探讨着基金经理,寻找着最佳资产依托平台的当下。

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到,在你点击的“基金购买”那个小小按钮背后,有多少基金从业者在默默付出。

研究人员在彻夜分析,撰写研报;

交易团队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只为寻求最佳交易机会;

销售团队背起行囊,早出晚归;

产品经理绞尽脑汁设计产品;

合规风控人员为资产守好防线,不敢有一丝懈怠……

不仅是基金经理,他们都是基金6位代码背后,平凡而普通的打工人。

最近,朋友圈有位在“永赢基金”上班的基金经理,在凌晨1点左右,分享了一支视频,并配文:

“尽管做这一行很难,压力很大,但不断自我颠覆,不辜负每一个客户的信任,永不服输,在内心一声一声喊着再来再来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收获了最强大的能量。”

我被他的文字感动,顺手点开了那支视频,看完备受鼓舞:

 ▲ 视频来源:永赢基金

视频里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他们为了达成目标,选择全力以赴去拼。每个人都有一股“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成”的劲头。

这支视频就像是一支“2021开工必看片”,在2021年刚开工的当下,带给我们一种力量: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躺赢”,唯有不放弃不抛弃,才能增大赢的概率。

那些如我朋友圈那位基金经理一般,坚持做这行,甚至不被基民理解,赚了称神,亏了骂菜的情况下,依旧很拼的基金经理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图片
基金经理:对“赢”的渴望就是赢

直到我采访了多位基金经理,我才明白这份工作于他们而言的意义。

只要在这个行业一天,他们就必须一直面对市场的波动、残酷的竞争、严苛的标准,说真的,如果怕苦怕累,大概刚入行就会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劝退。

所以能坚持到今天的基金经理,不说金刚不坏,至少心态已经非常强韧了。

在采访到的众多基金经理中,就有这样一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叫李永兴,从研究员做起,然后是基金经理助理,现在是基金经理。

李永兴喜欢踢足球,因为足球和基金的工作一样,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就要一直坚持在场上奔跑,拼搏,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可以扳回一分,也要坚持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

虽然因为工作太忙,李永兴已经很少去球场了。但他把足球这种绝不放弃的精神带到了基金投资研究的工作中。

这是一份需要不断自主学习的工作,而从事投资的李永兴,也在不断投资自己。

他能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离不开对帮助客户“赢”的渴望,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做房地产研究员的那3年,李永兴看过成千上万张户型图,几乎每一个大点的城市,哪个地方房价该值多少钱,哪个地方是洼地,哪个地方可能贵了,他都一清二楚。

正是从做房地产研究员起就一直秉持的这种坚韧的状态,让李永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业绩,做到了如今的王牌基金经理。

李永兴的一天很忙碌,看上去也很枯燥,但他乐在其中:

早上7:00:开始工作,浏览财经新闻,了解昨晚海外市场的波动情况;

上午8:30:开晨会,听研究员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所发生的新的上市公司信息的变化;

上午9:15-9:30:晨会结束,开始进行当日想要操作的交易指令;

上午9:30-11:30:阅读报告,听研究员做深度报告的路演;

上午11:30-下午1:00:吃饭,约见前辈,请教学习,探讨投资;

下午1:00-3:00:阅读报告,听研究员做深度报告的路演;

下午3:00-5:30:参加券商的路演;

晚上回家之后:浏览当天所发生的财经新闻,参加电话会议,阅读一些白天没来得及阅读的报告;

凌晨12点:再看一下海外市场是否有什么大的变化,思考一下没想透彻的问题,之后睡觉休息。

李永兴的一天,就是很多基金经理工作的缩影。

他们在日日夜夜的忙碌中,全力以赴去为每一份资金盈利而努力,对他们而言,能帮别人赚到钱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能力的满足感。

但任何事情,总会有超出掌控的时候。

尽管李永兴足够专业,但偶尔也会有短期业绩不如意,偶尔也会遭遇基民的不理解。

对于这些,他选择了正视,而不是逃避。

放平心态,积极地去处理、优化、自我迭代,以期日后更精彩的管理业绩。

同时,李永兴看待“输和赢”的角度,我感到非常认同:

“我们肯定是希望帮助投资者获得收益,去赢。但输和赢,有时候就是个结果。没有人能保证赢,但我们可以持之以恒去取得一个长期来看好的结果。”

我们还谈及了“基金经理饭圈化”的现象,李永兴个人不太喜欢,但也觉得合理。

“投资有点类似于竞技体育,一个运动员会努力取得好成绩,一个基金经理应该是努力帮助投资者管理好基金产品,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两者有相似之处。

帮投资者获得收益的顶尖基金经理,他也可以像赢得金牌的体育明星一样,赢得粉丝的认可。

但不能本末倒置,你的本职工作还是要做好投资,业绩不好的话,不能靠粉丝维持。”

面对最近基金大跌的情况,李永兴这样说道:

“做投资和做人一样,要耐得住,保有对'赢’的渴望,暂时的低谷不可怕,理性看待市场行情,降低收益预期,坚持长期主义,做好价值投资规划。”

这番话是他的工作状态,也是他对“养基人”的小小建议。

套用到生活,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只要你能“保持理智,拼尽全力”,没有什么事情是难做的。

4

“赢”是一种生命状态

自强者永赢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处处都有比拼。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对“赢”的争夺。

但是真正的“赢”不是一种结果,“赢”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全情投入在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是要做“自强者”的强大意念。

“赢”是哪怕失败了也会重新再来,是不在乎结果是什么,始终以最佳状态前进的姿态。

不仅是基金经理,像视频中的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

已经训练了无数次的排球队员,无数次跌倒又爬起;

减肥的姑娘,在健身房挥汗如雨;

独臂小哥,在篮球场上大展球技……

你我又何尝不是呢?

为了更好的业绩,半夜客户打来电话都会秒接;

憋着一口“我一定要赢”的劲,熬夜也要把方案做完;

每天通勤好几个小时上下班,还不忘在地铁上给自己充充电……

无数漂泊在外的普通人,无数打工人,我们想要赢、为了赢拼搏的状态,就是最美的样子。

永远对“赢”有渴望,永远在追求“赢”的道路上。

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短片中各行各业的打工人,他们都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赢”。

赢是基金经理们,加班熬夜在思考如何调整仓位,提高客户们的收益;

赢是每一个为未来拼搏的普通人,哪怕生活很苦,依然努力认真过好每一天。

就像郎平曾说过的那样:“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在面对挑战时,拒绝心安理得地逃避,哪怕只有一丝机会,都要去赢。

2021年,你有什么必须要打赢的“仗”?你做好“赢”的准备了吗?

爱拼才会赢,自强者永赢,为每个自强者点赞,请找回那个想赢有拼劲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