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隋唐寒露1 2021-03-0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怀集县怀城镇第六小学      梁妙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于2014年12月经肇庆市教育学会立项正式启动,两年来,得到了镇中心校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课题组通过业务学习和观摩相关教学视频,对该课题进行了深一步的理解,并对已有“主题图”教学实践的部分成果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我们结合常态的课堂实际教学,跟踪了部分特殊的案例,对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现把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教版新教材编写了许多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新教材编写主题图的意图主要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说,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主题图”的深意,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主题图是以“情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刚开始,学生对这一幅幅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极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主题图引入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也不错。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对主题图已不再感到新鲜和有趣了。主题图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故事里的事,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真谛,因此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把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仅仅简单地定位为为情境创设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主题图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甚至舍弃主题图不用,感觉在新教材中占有极大篇幅的主题图在教学中已没多大的价值。但是,没了主题图的数学课堂真的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数学知识,没有生机,没有活力,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数学就是学习怎么算题的一门学科,必会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恶的心理。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应用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开始对主题图的价值和运用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希望通过“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挖掘出新教材主题图丰富的内涵,学会引导学生去发现主题图中渗透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灵魂,让主题图真正“活”起来,活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中。

     2.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主题图课堂中的应用方面,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教师对主题图功能认识弱化的问题。

(2)解决教师使用主题图的能力欠缺的问题。

(3)解决如何以主题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指“主题图”是指能反映小学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带着浓浓的生活情景的图画。“主题图”往往是包含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德育思想于一体的图画,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主题鲜明。它让数学变得可爱亲切,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深受教师和学生喜欢。

(三)实验研究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新课改目标的落实。

2.促使教师把利用主题图教学成为教学之习惯,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4.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老师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实现高效课堂,对充分利用主题图进行课堂教学有积极意义。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依据

1.人教版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这个建构活动中,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主题图总是一个情境的再现。主题图中的情境是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数学的发现与运用的载体。

3.教育心理学。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提高教师对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认识。

(2)提升教师使用主题图的能力。

(3)挖掘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探讨其教学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中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2)挖掘主题图的丰富内涵。

(3)探讨主题图的教学功能。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使用“主题图”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行动研究法。实验工作中具体操作可在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对“主题图”的功用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从而探究如何更好发挥“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每一次研究都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

案例研究法。对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反思。

(七)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怀城镇中心小学、第六小学、龙西小学、第三小学、第五小学学生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过程性成果:调查报告、阶段总结、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2.终结性成果:结题报告、论文集、教案集、课堂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二、课题实验研究基本过程与主要做法

(一)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开展“学生面对主题图的问卷调查”,课题组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1.深入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我县城乡学校近年来教学实际,开展“学生面对主题图的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调查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与分析,对课题立项进行评估。

2.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向肇庆教育学会提出立项申请。

3.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实施机构:

(1)课题研究顾问

 莫小志  县教研室教研员   孔令铨   怀城镇中心小学抓教学副校长

(2)课题研究实施机构

姓名

职务

职称

组内分工

所属单位

梁妙湛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主持人

怀集县怀城镇第六小学

邓意妹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实验老师

怀集县怀城镇第三小学

谢丽梅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实验老师

怀集县怀城镇中心小学

莫荔花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实验老师、资料收集

怀集县怀城镇第五小学

苏莹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实验教师、资料收集

怀集县怀城镇第三小学

谢丽英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实验老师

怀集县怀城镇第六小学

全燕媚

小学二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

实验老师

怀集县怀城镇龙西小学

4.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组织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学术期刊,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使教师研究明确目标、方法和步骤。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

(二)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

主要工作:制定具体的计划,立足课堂,认真实践,全面展开课题实验研究,建立管理、信息反馈制度,建全相关的实验研究档案,撰写实验研究论文,撰写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1.召开课题开题会议。2015年6月16日,课题组在怀城镇龙西小学召开了开题会议。会议邀请了怀集县教研室副主任李发侃、黎斯禹、教研员莫如崇、莫小志、刘庆,怀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孔令铨及镇教研员、怀城镇各小学教导主任及全镇部分数学骨干教师等50多人出席。通过开题会议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方向和具体措施。

2.建立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平台,专业引领,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课题组积极主动请市县局教研员、名教师来校讲座、听课、评议,采取了“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的方式进行专业引领。课题组成员先后县城兄弟学校参加优质课观摩活动达10多人次,组织教师兄弟学校学习课题研究经验。走出去学习,接受外界先进教学理念和优秀实践经验,把握课题实验前进的方向,为教师提供取经学习的良好契机。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

  (1)集体研讨。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加大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研讨。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行备课研讨制。集体备课: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对某些现象的反思。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专题报告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2)认真开展研讨课活动

我们把研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每学期安排一到两名实验教师进行上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上课→议课→反思,让每一节实验课都有收获。课题组与成员学校教研活动相结合,每学期在不同学校内进行不同层次的公开教学活动。与所在学校老师一起进行课题研讨,集思广益,汲取有效方法,不断优化研究策略。

(3)利用教学竞赛活动,激发教师开展实验的热情

课题组教师们谦虚好学,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断把握机会,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敢于迎接挑战正视困难。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录像课评比活动”“小学数学说课评比”等活动。其中实验教师谢丽梅参加2015年怀集县小学数学教师录像课评比获得县一等奖。通过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参与实验的热情,促使老师们更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探索“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堂操作流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尝试探究,学以致用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5.及时收集课题资料、撰写论文。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结束,材料马上整理,及时归档,做好阶段性总结。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年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学习心得,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主要工作:整理材料,汇编专题小册,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评估验收。

1.收集整理,统计相关数据,对课题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教学案例、课例、教学设计、论文等。

2.邀请县教研室领导、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验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应用的教学基本模式,掌握了主题图的使用方法

1.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尝试探究,学以致用→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主题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让课堂教学展开始于学生的质疑,让疑问成为课堂天然的主线。比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提一个问题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选择有效的问题,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及有效问题的生成。 

(3)尝试探究,学以致用 

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体验与寻找必要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

(4)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主题图情景题组或表格式题组是最好的练习形式,它们不仅可训练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感悟,还利于训练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2.通过研究,掌握了将静态的主题图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的几种方式: 

(1)编故事形式 

这种呈现方式是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和书中实际,联系生活,通过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故事形式,来演绎主题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

(2)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如果只有主题图的展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模糊,不够深刻,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特别在几何图形教学中都可采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学概念。

(3)内容动态化 

小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多是以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情况用多媒体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4)创设问题情境

在主题图教学中,理解主题图的意义,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发现主题图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诱发了他们积极的思考心理倾向,把知识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教师在使用主题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所想的。

(5)游戏形式 

数学教材中很多主题图呈现的是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生活场景,那么结合主题图,使学生参与进来开展游戏活动,成为主题图中的一员,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也可以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二)编撰了校本教材《走进主题图》

校本教材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好呈现形式。我们课题组根据探索成果编成了校本教材《走进主题图》,教材分成三讲,分别为主题图分类、主题图的功能利用、主题图的开发与加工,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拿给老师使用,这样关注的人就多了,增强它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相关教学理论,积极借鉴国内外在这个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互相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实验课和观摩课等活动,展示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通过自我反思,相互评课,专家指导,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家在课题研究中受益匪浅。教师们不仅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学效果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划者,还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增强了教育科研意识,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发展。

(1)转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研究小结、写读书笔记,课题组老师对主题图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

(2)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能力。两年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举行的教学比赛活动,其中,课题组成员谢丽梅老师在2015年10月参加怀集县小学数学录像课比赛中荣获县一等奖。

(3)提高了老师的总结能力。课题组成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撰写的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多人获奖。其中梁妙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获2015年怀集县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并于同年7月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杂志上,苏莹老师的《稍复杂方程的疑惑和感悟》和《在生活情境中赋予口算生命力》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杂志上,11篇论文在县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评选中获奖。(见附表)

 

(4)促进了老师的全面发展。多位课题组成员成为镇优秀教师其中,谢丽梅老师在2015年被怀城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谢丽英老师被怀城镇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梁妙湛老师在2015年被支教单位评为凤岗镇优秀班主任。

(四)课题所起示范作用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带动了课题组成员所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课题组每学期都不同学校举行课题汇报课或示范课,并把我们的做法推广到全镇,使全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使用主题图进行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反思和今后的设想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主题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教师使用主题图进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逐步改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责任心。 

在本次研究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与思考:

1.研究力量还较为薄弱,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不够,直接影响着课题的深一步研究。

    2.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有待提高。

3.由于研究的时间比较短,取得的成果不算突出,结题后我们还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尽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还在一些不足,这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进一步的完善。总之,虽然课题研究在今天要结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结合实际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深化,推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