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情意浓

 窦旭民图书馆 2021-03-03

亲情情意浓

心脉永相通

亲情超越任何情感,不仅仅是由于血缘关系,同时也是出于相互的沟通与交流,心脉永远是相通的。有些人总以为做一些表面的应酬和敷衍,就算是体现人情味了,其实不然。

说起亲情,有时确实令人匪夷所思。中国人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乃是亲情的一种体现;可古代的宫廷斗争,直到现代的遗产纠纷,都是离不开亲情的故事。有的让人心惊胆颤,有的让人感慨万千。依我看,亲情若是被权力、金钱(甚至美色)所缠绕,就有了质的变化,不仅由浓变淡,由淡变无,可能还成为仇恨。这些当然是个别现象,但在社会现实中的确存在。

亲情也是与时俱进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很久以前,大家族式的居住一起,各自一个小圈,亲亲疏疏,一时难以辨;后来,一家一户,直系亲属之间情感自然亲密;而今,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封建遗风、旧的习俗逐渐消除,亲情展现出新的形式。一句话,做的要比说的多了,真的要比假的过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当然,由于人们各自性格、秉性的不同,在亲情的表现上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经常聚集,吃饭、聊天,热热闹闹,这是普遍的喧闹形式;而有的人喜欢安静,问候、祝福,不常见面,这是特殊的宁静形式。只要心里有,形式无所谓,亲情总是亲情,任何情感也代替不了。

我始终以为,真正的亲情就是心中常有牵挂,默默地祝福,时刻想到“不打扰、不麻烦、不添乱”,期盼对方生活、工作顺利、健康长寿。尤其是作为一名老年人,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要让儿女们去做,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最好不要过多地骚扰。比如:老两口有点疾病,或者住院医治,自己可以护理的就没必要告诉儿女,与其影响他们的工作及生活,还不如自己设法解决。自己能动能干,何必给儿女增添负担呢?至于做儿女的怎么思考,如何作为,那是他们的事情,老人最好不要指责或者抱怨。

逢年过节,有条件回家看看父母,当然很好;没条件打打电话问候,也是一种孝道。不必为此而计较,无须因此而烦恼。不管怎样,心里挂念长辈,努力做好工作,不给家人丢脸,不给父辈抹黑,就应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说几句甜言蜜语,或者送上几件礼品,不全是亲情的内涵和体现。不知别人如何想的,反正我是从来不在乎这些东西的。

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母亲对儿女的牵挂要胜过其他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母亲总是念叨着儿女的吃、穿和身体健康情况。

多数儿女们也喜欢在母亲面前撒娇、耍赖、开玩笑,甚至发点小脾气,讲点调皮话,所谓“亲不见怪”就是如此。但在亲戚、朋友面前,一般就不会出现这种热闹现象。多数人都有这种习惯:在自己母亲面前什么话都敢说,有时甚至还发点牢骚和抱怨,但在单位、在领导面前却恭恭敬敬,一句过头话也不敢讲,这就是在“亲不见怪”这种心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

对于儿女们的耍笑也好,抱怨也罢,母亲是最能体谅的,胸怀宽阔,一点也不生气,甚至还觉得开心。这就是母亲的可爱之处,也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若是换作父亲,一般的确难以做到,不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就是大声斥责着“干啥”。于是,浇灭了一股热情,冷落了一番亲情,不欢而散。

当然,父亲却有父亲的亲情表现形式。一般口里不说,心中琢磨。小事默默地做着,大事强力地扛着,外表冷冰冰,内心热乎乎,情感不大外露。这就是父亲的可爱之处,也正是父爱的伟大之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人有聚集,自然就有分离。当分别之时,母亲眼里含着热泪,父亲帮助携带行李,一句话——“注意安全,到后回个电话”。这难道不就是亲情的浓浓显现吗?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人间最美的是亲情。灿烂的言语只能点缀情感,而沉默少语、心脉相通则是真心的爱。

       夫妻之间的亲情,应是一种更加特殊的情感。但是,无需将“爱”字总挂在嘴边,只需要注重日常的生活细节。例如:一天三顿吃什么饭,放假是看电影还是游公园,到底是早起散步还是晚上遛弯等等小事,双方若能做到同德同心,步调一致,当然是相濡以沫了,自然就会白头偕老。

亲情之外的人间情感,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了。诚然,这种感情与亲情不可相比。一般的感情,或许就是激情;而现实的生活,的确不是游戏。人和人之间一般的感情,恰似编织毛衣,起初要一针一线地勾织,小心而又谨慎,可要拆除的话,只需轻轻一拉,即就“打回原形”,成为一团毛线。而人与人之间,或许就因为一句开玩笑的话,或许是不经意的误会,所有的情感就会烟消云散,无影无踪,甚至成为对头。所以,一般的感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意外事件的折腾,而亲情就不会这样,或许是“血浓于水”,或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总是牢固的,情深意长。

是啊,人们应当珍惜亲情,爱护亲情;亲情情意浓浓,心脉永远相通。

                      2021219日于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