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维错用三人,让蜀汉付出惨重代价,蜀汉灭亡姜维究竟有多大责任

 四地闲夫 2021-03-03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在留下了“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的遗言后,命陨于五丈原,之后经过蒋琬、费祎的执政,虽然蜀国的国力得到了一些增长,但是人才衰落得很快,比诸葛亮时期,蜀国国力大减,朝中同时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

但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姜维还是一心北伐,克复中原,据《三国志》记载,自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打成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体上胜多败少。姜维虽然擅长军事,但自费祎死后,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国力耗损过度。

可以说,蜀汉的灭亡姜维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但是后期的时候,姜维已经改变了策略,改变过去在各围戍内留重兵抵抗、御敌汉中之外的做法,设想放敌军入阳平关,汉军退守汉、乐二城,重兵把守重要关口,并置游军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以拉长敌人补给线并疲惫敌军,逼敌撤退,在敌军退还时一起出击,以全歼来犯之敌。

这种策略很适用于国力衰退的蜀国,并且巴蜀地形复杂,民风彪悍,只需死守消耗魏军,蜀国是不至于过早被灭亡的。

但是姜维错用三人,让蜀汉付出惨重代价,蜀汉灭亡姜维究竟有多大责任?

姜维错用的这三人,就是胡济、蒋舒和马邈。

胡济曾是诸葛亮的丞相主薄,敢于直言,不避嫌疑,被诸葛亮视为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历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曾任过中典军、中监军、前将军、汉中都督、兖州刺史、镇西大将军,最高升任为右骠骑大将军。

公元255年,也就是延熙十八年,姜维北伐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国死伤数万人,蜀国士气大涨。于是第二年春,姜维准备乘胜追击,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师,但是胡济却没有如约会师,这就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邓艾设计击败,姜维军死伤多达万余人,百姓还有士卒都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各羌族也都躁动不安。

这一战因为胡济失约,导致蜀国国力大损,再也发动不了大的战争,逼迫姜维转攻为守,这是他错用的第一人。

姜维错用的第二人就是蒋舒,当时姜维为了避祸免遭黄皓杀害,就在沓中屯田练兵,而此时钟会邓艾开始了灭蜀的征伐,后主刘禅听信谗言,不派兵支援,钟会一路打到了阳平关(阳安关),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这个关隘一旦失守,那汉中就是一马平川了。

当时阳平关的主将是傅佥,副将就是姜维错用的第二人蒋舒,《蜀记》中记述蒋舒曾经为蜀国的武兴督,后来因为不称职而被罢免,作为了阳平关的副将,从此蒋舒就怀恨在心。

《汉晋春秋》记载,当钟会到了阳平关脚下时,蒋舒欺骗主将傅佥说:“闭关固守并不是好办法,我们分兵两路,你固守关城,我出兵克敌,各行其是。” 傅佥同意了,他就带了一半人马出城,却直接到了阴平投降魏将胡烈了,胡烈见阳平关空虚就趁势袭击,城破傅佥战死。

《三国演义》中也讲了这个事情,只不过稍有变化,是傅佥出城杀敌,待回城时,蒋舒已经在关头竖上了魏国的旗帜,投降了魏国,傅佥只好在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不得出,自刎而亡,罗贯中也气愤地写道“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因为姜维错用了蒋舒,导致汉中门户失守,汉中直接暴露在魏军铁蹄之下,姜维围歼魏军的计划也泡汤了。同时关内囤积的大量粮草兵器也都被敌军所得,此消彼长之下,蜀国更加堪危。

姜维错用的第三人是马邈,当时邓艾从阴平小道穿过剑阁的重重大山,直接插入川蜀腹地,而邓艾通过阴平后的第一城就是江油城,江油守将正是姜维错用的马邈。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描写了马邈投降邓艾的事迹。不同之处在于《三国志》中写的是田章先破伏兵,后先登,长驱入城,证明马邈是战斗过之后才投降的,而《三国演义》里写的是听闻邓艾军至,马邈直接就投降了,反而是他的妻子忠义无双,听闻丈夫的不耻行为后,自缢而亡。

因为姜维错用了这三人为将,蜀国的军力一再大损,重要关隘尽皆丢失,胜利的天平一步步地倒向了魏国,而姜维要对这一切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姜维也用自己的生命报答了诸葛亮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流尽最后一滴血来为蜀国尽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