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itywalk回顾 ‖ 第105回:2020.7.4「衡复风貌」普希金雕像周边徒步

 上海徒步光影 2021-03-03

前言


上海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是最大的一片。风貌区占地面积7.66平方公里,分属徐汇、长宁、静安和黄浦四个区。其中徐汇部分占地4.3平方公里,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衡复风貌区徐汇部分导览图

本期徒步对衡复风貌区普希金雕像周边的几条马路——汾阳路、桃江路、东平路和岳阳路进行了探索。

普希金雕像位于几条马路交汇的街心花园内。雕像曾经两次被毁,又两次重建。曾经,中国的作家和诗人、文艺青年常在此聚会,因此普希金雕像有“诗人角”之称。

雕像周边的几条马路低调安静,曾经是民国时代豪门聚集之地,颇多贵族气。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白崇禧、席德柄、丁贵堂等民国达官显贵、宋氏三姐妹、法国公董局总董、万国储蓄会两任董事长盘滕和斯比尔门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徒步路线

本次徒步从陕西南路地铁站开始,经淮海中路&汾阳路路口进入汾阳路,沿汾阳路向南至普希金雕像,依次经过东平路、桃江路、岳阳路至肇嘉浜路地铁站结束,全程约3km,沿途行走、拍照、解说总计耗时约2.5小时。

合影

本次徒步共有31名大小朋友参与

主要景点介绍

本期徒步的主要景点包括:

海关俱乐部小木楼

上海音乐学院

汾阳花园酒店

海上小白宫

白公馆

普希金雕像

席家花园

蒋宋“爱庐”

孔祥熙旧居

宋子文旧居

宋庆龄旧居

《色戒》取景地

上海教育会堂

黄郛

上海京剧院

霖生医院旧址

中国画院

建业里

法国领事馆旧址

生科大楼

参考&推荐书目:

[1] 惜珍,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

[2] 宋路霞,回梦上海老洋房,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海关俱乐部小木楼




建于1898年,原属海关俱乐部,上海现存最早的独立式花园住宅之一,也是上海仅存的木结构花园洋房,至今仍有居民居住
建筑为英国浪漫主义风格,造型独特,铁皮屋顶,屋顶的四面均设计有老虎窗。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1927年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博士创办的国立音乐院,原址在漕河泾,建国之后搬到现址。校园内有蔡元培、萧友梅和黄自的雕塑。学校附近有多家乐器行。

校园内的花园洋房,原来是上海犹太人俱乐部,建于1920年代,是民国时期上海俄籍犹太人的主要活动场所。
租界时期,淮海路,当年的霞飞路又被称为“罗宋大马路”,可以说,俄罗斯人对淮海路的开发与繁荣贡献颇多,面包房、咖啡馆、西餐店,很多是俄罗斯人开设的。而临近淮海路的汾阳路,更是与俄罗斯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汾阳花园酒店




汾阳花园酒店内有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洋房建于1932年,建筑为2层,局部3层。红顶白墙,螺旋形柱,是西班牙建筑的典型风格,被称为上海最漂亮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
建筑原是海关副总税务司(海关副关长)丁贵堂的官邸。上海解放之后,丁贵堂担任中国海关官署副署长,去往北京,此处成为海关专科学校。2010年,汾阳花园酒店在此开业,一晚的房价1000-2000软妹币。



海上小白宫




汾阳路79号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官邸,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爱奥尼柱式,庄重典雅,被称为“麦地住宅”或“马迪耶住宅”。因外形和颜色与美国白宫相似,又被称为“海上小白宫

小白宫1932年以后作为日本大使馆,抗战胜利以后,曾作为联合国世卫组织在亚太的第一任办公地点。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希思等外国政要都曾来此访问。

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陈列有牙雕、玉雕、竹雕和刺绣等工艺品。

三楼有绒秀和顾绣手工艺人在内工作,其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并有百年前的铜制立体按摩淋浴器不容错过。

小白宫门票8元,强烈推荐入内参观。



白公馆




汾阳路150号,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外观白色,建于1924年,邬达克所设计。汪伪时期,大汉奸梁鸿志曾在此居住。1946年,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长,入住该处,因此该处得名白公馆。白先勇在此度过难忘的童年时代。后为宝莱纳餐厅和仙炙轩酒店使用,现在经过装修之后作为上海沪剧院的办公场所。




普希金雕像




普希金雕像,位于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交汇的街心三角地带。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由旅居上海的俄侨建造,日本占领上海后于1944年拆除。1947年重建,1966年雕像连同碑体一同被毁。1987年,普希金逝世150周年之际再次重建。两次被毁,两次重建。中国的作家和诗人常在此聚会,故有“诗人角”之称。



席家花园




席家花园,为民国著名金融家、中央造币厂厂长席德柄的旧居。后为席家花园酒店,现已被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收回。



蒋宋“爱庐”




蒋介石宋美龄“爱庐”,法式花园洋房。1928年,宋子文将房屋买下作为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以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休息的行宫。蒋介石和宋美龄曾在此住过六七次,最长的一次住了将近2个月。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办公楼。




孔祥熙旧居




与蒋宋爱庐位于同一院内,丹麦民居风格,1935年孔祥熙将房屋买下。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所有。




宋子文旧居




式建筑风格,蒋宋“爱庐”隔壁,现辟为酒店。抗战胜利之后,为了住的离蒋宋近一些,宋子文将房屋买下,并一直居住到1949年移居美国。



宋庆龄旧居




桃江路是宋庆龄经常散步的马路。抗战胜利之后,1945年11月,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因香山路上的故居(今孙中山故居)年久失修,无法居住,便住进了桃江路45号。宋先生主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也诞生于此。另外,桃江路上的弹硌路,是不是勾起了很多人童年的回忆?




《色戒》取景地




桃江路7、15、21、25号是四栋独立的花园住宅,1920年竣工。电影《色戒》中王佳芝望向车窗外的场景曾在此取景。




上海教育会堂

普益公司6栋住宅




岳阳路1号,独立式花园别墅。据说美孚大班和沙逊曾在此居住。现为上海教育会堂。



黄郛旧居




建于1922年,独立式花园住宅,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1924-1926年上海特别市政府首任市长、国民党元老黄郛曾在此居住,后来曾用作上海音像馆。




上海京剧院




上海京剧院,麒派艺术创始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是上海京剧院首任院长。目前经过整修后改为上海京剧院传习馆。




霖生医院旧址




1920年建成,法式风格的花园洋房。霖生医院的创始人是牛惠霖和牛惠生兄弟,分别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是民国著名的骨科医生。

牛氏兄弟的父亲牛尚周是清末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经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与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是连襟关系,也就是说,牛氏兄弟是宋氏姐妹的表兄弟。




中国画院




在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上通过了周恩来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上海中国画院,院名为陈毅题写,丰子恺为首任院长。




建业里




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所建,260栋两层高的石库门建筑。2005年年初,建业里的千户居民搬迁完成。

其中建业里的西弄经过改造加固后基本保持原样,而中弄和东弄则是推倒重建的新建筑。
今天的建业里,已变身为高端的嘉佩乐酒店和沿街商铺对外开放。




法国领事馆旧址




建于1928年,英国乡村别墅式风格,法国领事馆馆舍旧址。1956年以后,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使用。金日成和撒切尔夫人曾来此访问。




生科大楼




建于1930年,建筑风格为哥特风格与装饰艺术派风格的结合,从空中俯视呈现一个“日”字,由日本建筑师内田祥三设计,学名为“生科大楼”。

致谢

感谢徒友日月崋、炜玮和大松饼等提供部分照片素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