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友日月崋投稿 | 晋东南 · 彩塑寻源

 上海徒步光影 2021-03-03
《晋东南·彩塑寻源》之旅,我们用5天时间走了法兴寺、金灯寺、青莲寺等14处千年古寺,山西古建之美,惊艳世界。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我用相机拍不出它的美,我把这种美仑美奂留在了脑海,记在了心里。
山西省境内散布于各处的历朝寺观中,遗存了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至民国1100多年间各个时期的13000多尊彩塑造像。
地处晋东南的上党彩塑造像,南起晋城,北抵长治,藏于佛寺、道观、乃至俗庙,从唐、宋、金、元直到明、清,各代皆有杰作传世。
我们的《晋东南·彩塑寻源之旅从法兴寺开始。

法兴寺坐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的翠云山上,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760年)改名广德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始称法兴寺,宋、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中轴线上的建筑有舍利塔、圆觉殿和毗卢殿。
千年古刹法兴寺,依山而建,层层升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
法兴寺有三绝:唐塔孤例舍利塔、青石雕刻长明灯、十二圆觉宋塑唐韵。
刚进山门,正对面便是一绝:唐代石舍利塔,也是法兴寺的标志性建筑。
舍利塔又叫无梁殿,石经楼,该塔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方方正正,堪称奇观。
舍利塔后,圆觉殿前,有一座“燃灯塔”,此乃法兴寺第二绝。
国内现存唐代石灯塔仅有三个,法兴寺这盏青石雕刻长明灯造型最精巧,雕刻工最细,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古石雕的珍品。
舍利塔后便是气势恢宏的主殿——圆觉殿。
环墙而砌的佛台上端坐着被誉为“宋塑之冠”的十二圆觉像,个个妙像端庄,仪态华贵,造形别致,栩栩如生。此乃法兴寺第三绝。
毗卢殿,位于寺庙最后的一座大殿,殿内墙壁上有精美的佛像壁画。
法兴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宇飞老师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崇庆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寺坐北朝南,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三大士及十八罗汉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 西北建十帝阎君殿,西南立给孤长者殿,东小院为禅房。
▲千佛殿
西配殿内为北宋元丰二年 (1079年)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被美术史学界赞誉为“宋塑之冠”。
▲卧佛殿
▲天王殿
▲崇庆寺外好风光

观音堂建于辽代,曾毁于兵火。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大同 ,观音堂再次毁于兵火。现存的建筑系顺治8年(公元1651年),在旧址重建,屡加修蕞至今。
主殿观音殿内有圆塑、悬塑的儒、释、道教泥塑五百余尊,手法多样,艺术价值极高。
观音堂悬塑是中国古代彩塑之精品,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之冠。

龙门寺,位于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的石城镇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龙门寺活脱脱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山门是金代的,大雄宝殿是北宋的,配殿是五代的,后头还有一座元代的燃灯佛殿,其余为明清木构。
大雄宝殿,是龙门寺位置最高、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充分体现了释迦牟尼至高无上的地位。
▲槐花香满地
▲寺前空地,悬崖峭壁尽在眼前

大云院身处群山怀抱之中,一看便是风水宝地。根据院内的碑记,寺院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 年),原名仙岩院,现存的弥陀殿(大佛殿)建于天福五年(940 年),到宋建隆元年(960 年),已有「殿宇一百余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奉敕改名为「大云禅院」。明成化年间重修的时候「所存者独殿堂已,余者皆毁尽失旧」。到今天这两进院落里的建筑,除弥陀殿外,其他皆为明清屡次重修而成。
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座明确纪年断代的五代木构建筑之一。
殿内保存五代壁画20余平方米,壁画施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同出一格。

天台庵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 天台宗 ”的庵院,同时它也是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现存的柱子为后世所加),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这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天台庵本来判定是唐构,后来修屋子的时候发现题记,判定为五代。

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 (公元747年),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建青龙宝塔,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横向开间,中轴线上依次为享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宋代密檐式砖塔。
青龙宝塔为八角七层砖塔,高高瘦瘦的,三层之上逐层收分,乍看之下颇为秀美。塔最下三层设有劵门,屋檐斗栱均为仿木砖雕,紧密有序,转角铺作还雕有翼形栱,非常精致。
大雄宝殿的屋檐下是鸽子们开会的地方
我们来了有人来开门,我们走了门就关上了。

金灯寺石窟始于北齐,盛于明代,是中国石窟建筑史上年代明确的最后一个石窟群,其间造像,是中国石窟雕像艺术即将谢幕之际的经典。
金灯寺坐落在素有“不登林滤山,不知太行险”之说的林滤山东面陡崖之上。远远望去,寺顶巨崖当空,寺下万丈深渊,窟的外檐就山开凿,浑然一体,自然形成一座座殿堂。
步入著名的水罗殿内,79幅浮雕壁画引人驻足。更有意思的是,殿内泉水一股股从殿西北角的石缝注入水池,四季长流,清澈见底,池沼上凿就的回形石堤,可以让喜欢石刻艺术的游人沿堤绕窟,近距离观赏佛龛佛像。
山腰的北屋凿有14个大小不同的洞窟,门辟中间,窗隔左右,形制石朴,结构奇特,简朴粗犷。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据庙内元元统二年(1334)重修碑记载,该庙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进行了建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清代乃至民国年间亦多次修缮。、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
拜亭内彻上露明造,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圆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亭顶灰脊灰兽,筒板布瓦装修。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上党地区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
最早载入中国戏台历史的九天圣母庙,这些庙堂殿宇,在平顺的高山深壑中,平静而安详的走过千年岁月,见证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开化寺,原名清凉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东北四十五里舍利山南麓。
该寺大雄宝殿内的宋代壁画最为珍贵,壁画面积达88.2平方米,完成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内容为佛像和佛经故事。画面构图严严谨,所绘建筑瑰丽,人物逼真、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是全国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独具特色的珍品,为全国稀有文物。
听专家冀老师讲壁画
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都有壁画,画面上还有画师郭发写的题记,不但记下了他自己的姓名,还记下了壁画创作的时间,是宋代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六月起始绘制的,可惜没有记下完成的时间。我们从这件900年前的巨大艺术晶中可以看出,画师郭发是一位对人物、山水、界画都很精通的画家。

高平市米山镇北约两公里,便是松柏苍翠、山峦奇秀的七佛山南麓。在松柏茂密的半山腰,一座古寺依山而建,殿阁楼亭高低错落,与周遭旖旎风光交相辉映——这就是闻名晋东南的千年古刹定林寺
定林寺应该早在唐代就已经创建,根据寺内现存的其他碑文记载,在宋雍熙年间及明、清历代,定林寺均有重修。

铁佛寺位于山西高平市米山村,与长平古战场大粮山的定林寺相距不远。铁佛寺之所以叫铁佛寺,是因以前铸有铁佛得名。
铁佛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青石门墩上所刻题记“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殿”,可知正殿建于金代,以后历代虽屡有修葺,至今仍然保留着金代手法。
2016年一场“华彩之塑”展览,将山西高平铁佛寺推向世人,从此这座尘封多年、隐匿于农家小院的殿堂一鸣惊人。
小院的主人已默默守护了它四代人的时间,令人肃然起敬。
铁佛寺目前不对外开放。走进殿堂需要三把钥匙同时开门,一把在文物局,一把在乡政府,一把在农家主人。
有幸亲眼目睹这精美绝伦的佛像彩塑,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残缺破损、满目沧桑让人心痛且敬畏的明代塑像。这些塑像应源自一些极具艺术天赋和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是整个明代独树一帜的奇葩。来往的拜谒者,无不感到震撼。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公元 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
上寺
藏经阁正面
宋建释迦殿及殿前的两座唐代石经幢
▲母子情深的“子母柏”
上寺俯看下寺,依山傍水
下寺仰观上寺,护坡很悬
下寺

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

玉皇庙位于山西晋城,是古代泽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庙宇,也是华北地区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道教官观。晋城玉皇庙古称玉皇宫,位于晋城市区东北20公里府城村的北岗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修,贞佑年间部分被毁,元至元元年(1335年)重建。庙坐北朝南,占地4000余平方米。
在玉皇庙的艺术天地里,成就最高的当数元代艺术大师刘銮雕塑的二十八宿泥塑像。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第一次将天文学中观察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经纬定位的28组赤道星座与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1种动物同金、木、水、火、土和日、月融合于人,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虚日鼠"、"房日兔"、"轸水蚓"、"亢金龙"等各种神话人物形象。
二十八星宿雕塑独冠天下、举世无双。
北方玄天虚日鼠
《晋东南·彩塑寻源》之旅顺利结束,期待再次出发,感受古建筑的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