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心所向的窦建德集团为何失败?

 新用户07039177 2021-03-03

在隋末争雄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窦建德集团的失败显得尤为可惜。很多人也许会奇怪,唐朝建立对于中国历史来说,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窦建德失败有什么可惜的?

觉得窦建德可惜,主要是窦乃当时天下最仁慈的君主,他所治下的河北、山东一带已经形成了乱世中的治世。尤其“夏王”窦建德多次放走李唐集团的俘虏,而他被李世民俘虏后,很快被押到长安杀掉了。当时,河北、山东的广大人民,普遍为窦建德所受待遇鸣冤叫屈、愤愤不平。后来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掀起叛乱后,得到了一呼百应,也给李唐的统一战争带来了最大挫折,号称“万人敌”的猛将罗士信、李道玄都倒在了刘黑闼的屠刀下。

民心所向的窦建德集团为何失败?

窦建德为何如此得民心?

一是守信。俗话说“民无信不立”,窦建德的诚信不是伪装的,而是天生的。他在少年时代,就“颇以然诺为事”,只要说过的、答应的事情,就一定办到,绝不会爽约,得到了乡里的一致好评。

二是慷慨。他年轻的时候,乡里有人亲属去世,没钱下葬。窦建德正在田里劳作,听说了这件事,立即把牛牵到集市卖了,送钱去救急。耕牛是农人最重要的财产,窦建德竟如此无私,这件事让乡民们非常感动。后来窦建德父亲过世,乡里自发来送葬的达到上千人,对于乡人送来的财物,窦建德一律婉言谢绝。

他做了义军头领后,每次作战获得的战利品,都要根据军功作为赏赐发放下去,自己一点都不留,得到了士兵的一直拥戴。

三是仁厚。隋末大起义后,在河北山东一带的枭雄,由于仇恨隋朝,只要抓到隋朝官兵,都要加以虐杀,唯独窦建德优待俘虏,他曾前后抓到隋朝的文武官员和骁果军人一万多,全部予以遣散,还给路费,得到了仁慈的名声,由此很多隋朝守将都愿意向他投降。后来窦建德还抓获了李唐集团前来讨伐的淮安王李神通,不仅没有杀他,还礼送出境。李唐大将李世绩也作了窦建德的俘虏,窦建德信任他是山东人,给他官做。李世绩却逃回关中,当时很多人劝窦建德杀了李世绩的父亲,窦建德却说李世绩是李唐的忠臣,放过了他的父亲。

四是俭朴。窦建德建立大夏国后,依然跟老百姓同甘共苦,自己从不吃肉,只吃蔬菜和粗米饭。他的妻子曹氏穿的都是粗布衣裳,从来不穿绫罗绸缎,婢女才十来个人。

窦建德俘获隋炀帝的宫女一千多人,自己没有享用,把她们全部放回民间,跟家人团聚。这个比起李渊,在晋阳就偷偷享用隋炀帝的宫女,到了关中更是花天酒地,还生下一大堆儿子,两人的私德差距是很大的。

五是善战。窦建德打仗也是相当可以的,他以一介平民,从弱到强,统一了河北、山东地区,建立夏国,实力不可小觑。他也有非常高光的时候,曾以一千兵力击溃隋朝大将薛世雄率领的三万大军。后来他还打败宇文化及,为隋炀帝报仇,应该说其军事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窦建德,为何会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在“洛阳-虎牢之战”中完败在李世民手里,成为阶下囚?

民心所向的窦建德集团为何失败?

一、有战略,但是缺乏战术

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打得落花流水,龟缩洛阳城不出的时候,向窦建德紧急求援。

窦建德率领十多万河北精锐渡河救援王世充。他的谋士刘斌为他分析形势,有三种选择:

一是解救洛阳之围,河北、河南唇亡齿寒,继续保持河北、河南、关内三足鼎立的状态。此为最低目标;

二是击退李世民,兼并王世充势力,夺取河南,这样就有了经营天下的最大资本。此为中等目标。

三是联合王世充势力,一路打入关中,直接成为天下之主。此为最高目标。

窦建德很欣赏和赞同这一战略。

所以,救援洛阳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至于打到什么程度,则要看临场发挥。

应该说,窦建德准备乘着洛阳城外李唐军队师老兵疲,率领大军一股作气将其打垮,这种战略是完全正确的,成功概率也是很高的。五胡乱华时期,石勒就是用这种方式打败了围困洛阳的前赵皇帝刘曜,统一了北方,奠定了后赵帝国的基业。

但问题在于,窦建德对于具体的战术考虑太少。其实李世民已经考虑过将会遇到的困难,特意在东方通往洛阳咽喉位置虎牢关卡住窦建德大军前进的脚步,使其进退维谷。

随后采取扰敌、疲敌的战术,不断降低窦建德大军的士气,最后才发动会战将窦建德一举击溃。

民心所向的窦建德集团为何失败?

二、很爱才,但不善于用才

窦建德知道自己出身农人,对于有知识、有谋略的人士非常尊重。史书说他“每获士人,必加恩遇”,可以说是求才若渴了,能够虚心接纳一些正确的提议。比如他曾经招降了饶阳县长宋正本,交谈下来很佩服他的谋略,立即引为上宾作为首席参谋。

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由于窦建德信任宋正本,引起了很多小人的不满,他们纷纷在窦建德面前说宋正本的坏话,甚至说他是隋朝的奸细。宋正本这人平时喜欢直言不讳,不免锋芒太露,加上小人们泼脏水,这“三人成虎”的效应也落到了窦建德头上,他竟然在没有认真调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首席智囊宋正本给处决了。

他对于大将王伏宝也是一样,王伏宝作战勇猛,功劳最大,颇有功高震主的倾向,加上小人们的谗言,窦建德以为他将发动兵变,竟然不听他的辩解,把他也杀掉了。

这两件事,不仅卸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也是有违窦建德以往“仁厚”的口碑的。这说明,窦建德作为一个草莽出身的英雄,难以做到像李世民那样“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军队的士气形成了一定影响。

三、有能力,但缺乏执行力

窦建德本来还有扭转乾坤的机会。在被李世民堵在虎牢关后,窦建德最杰出的谋士凌敬劝他立即改变战略,改为率领大军渡河往北,进占河东,威胁关中。并说此战略就是“围魏救赵”的计策,有三大好处:一则如入无人之境,非常安全;二则开拓疆土,充实部队;三则洛阳之围自然解除。

从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原则,掌握战场主动权的策略看,凌敬的建议有相当的合理性。

窦建德也考虑采纳,但王世充已经暗中打点了窦的部下。这时他们都站出来集体反对这一计划,并嘲笑凌敬只是“书生之见”。窦建德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

基于上述原因,窦建德很快从战略主动陷入战略被动。李世民是打会战的高手,他建立了名为“玄甲军”的特种部队,采取了“坚壁不出-后勤袭扰-敌军混乱-伺机进攻”教科书般的战术。最终窦建德在与李世民的会战中输得一派涂地,自己还当了俘虏,被解往长安斩杀。窦建德建立的夏国也随之覆灭。

民心所向的窦建德集团为何失败?

窦建德如果采取凌敬的策略,会不会成功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窦建德的失败其实很早就已经埋下伏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夏军的战斗力低下。虎牢一战中,李世民的骑兵突击队很容易就打穿了夏军,窦建德十多万部队没抵抗几下就崩盘了,而被唐军杀掉的士兵数量仅有三千人,其他或做了俘虏,或逃之夭夭。这说明窦建德的军队士气非常低落,当遭遇真正强敌的时候,根本就是鱼腩。这跟王世充的部队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更不用说李世民了。

二是窦建德有后顾之忧。窦建德虽然基本统一了河北,但始终没有收服幽州的罗艺,罗艺靠着一点点部队,以及猛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就成功拖住了窦建德,屡屡将其打败。而李世民则先后消灭了威胁关中的薛仁杲、宋金刚等枭雄。两相比较,高下立判,李唐集团和窦氏集团的胜负其实早已分了。

三是李唐山西防守稳固。窦建德如果采纳凌敬的策略,回渡黄河,从井陉进入山西(河东),这个策略很难成功。王世充一旦没有了外援和粮食,肯定是立即投降,李世民可以直接挥师河北,进攻窦建德大本营,并切断其退路。另外,由于宋金刚占领过山西,李唐将其消灭后,进一步加固了防守。当初窦建德如果不救援王世充,直接进攻山西,还有一些机会,现在又想退回去再进攻山西,时机上已经错过了。

所以,窦建德集团的悲剧命运,从很早就现出端倪了,窦建德由于其驾驭能力和作战水平的有限,最终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在窦建德做了俘虏后,发生了有趣的一幕,当李世民责备他为何出兵河南的时候,窦建德竟说了句有趣的话:“我今天自己来授首,是为了不老您远取。”

民心所向的窦建德集团为何失败?

@青史子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