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德”是个慢功夫

 timtxu 2021-03-03

来自:前线客户端

“聚德”是个慢功夫参观全聚德博物馆有个发现:聚德——道德的积淀、聚集是个慢功夫

1416年,“便宜坊”焖炉烤鸭创建。四百多年后,河北冀县杨家寨十几岁的杨全仁因家乡水灾来京谋生,在前门外摆摊卖鸡鸭,攒了点钱。1864年,一家名为“德聚全”的杂货铺经营不下去,杨全仁便拿出全部积蓄把铺子盘过来,开起了挂炉烤鸭铺。听风水先生劝,杨全仁把店名“德聚全”倒过来,改为“全聚德”。全字,暗含他名字,聚德,聚拢德行,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对全聚德作了“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诠释,这是后话。

杨全仁经营全聚德,做的是买卖,讲的是德行以德为本,“德”字传家。据说当年全聚德营业,先请客人挑选鸭坯,再用毛笔写好标记,烤好拿给食客验收后方可片鸭。北平解放前夕,物价飞涨,全聚德处境艰难。全聚德第四代传人杨福来为了给工人开资,把妻子的嫁妆、首饰都卖了。1952年公私合营,杨福来代表资方任副经理后,给妻子孩子定了个规矩,一律不准到店里去。当副经理20多年,他从没在店里招待过亲属。杨福来的二女儿——全聚德第五代传人杨宗满认为,自己“传得不是一个店,一个字号,而是字号所包含的德”,她所理解的德,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满意。

一百多年风雨,全聚德以全聚德、仁德至上、聚而不散,越聚越厚,终聚出了一个“中华第一吃”的“老字号”,一棵品牌价值一百多亿元的摇钱树。全聚德的发展证明:聚德是慢功,是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经年累月的秉承与坚持,是点点滴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纵观一切“老字号”,都不是因为老才有德,而无不是因为有德才老。因为有德,才被认可,才能持续,才有生命力,也才能越老德越厚,越厚越“长寿”。

岂止全聚德、“老字号”,所有德之积聚,莫不如此。《礼记·大学》“八目”之论,就强调修身养性自格物致知始,然后循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拾级而上,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实践与磨炼,方达“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之境。古代无数先贤、当代无数德耀中华楷模以及社风民风形成、国民性格养成,无不是细微道德实践的长期积累。恰似陈之藩先生所言:“许多许多的历史,才能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能培养一点点文化”。而所有贪腐恶行,包括某些地方塌方式腐败,也都不是个人或集体断崖式一步坠渊,而都有一个先蚁穴而后管涌继而溃堤的演变。由此观之,一切道德文化建设,都需要细雨浸润温火慢炖,而非暴风骤雨大水漫灌,不能速战速决速成,急不得;都是从领导者做起潜移默化行动累加的蔚然成风,而非说得唱得多么优美动听,没有终南捷径可走,虚不得;都是跑接力般以一贯之的久久为功,而非“前官种柳平沙,后官换了梅花,新竹这官种下,心惊胆怕,怕再来的偏爱枇杷”的随风而变、随性而为、因人而异,随意不得。如是,则道德、文化、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建设幸甚!

作者:于文岗

编辑:王晓方

作者授权前线客户端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