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的骨子里面喜欢男孩?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一)

2012年,我怀孕了,给肚子里的孩子取了一个小名,叫“诺诺”。

自从怀孕消息宣布后,整个家族都沉浸在喜悦中,添丁旺族本就是中国传统的大事与喜事。

紧随其后的问题便是:肚子里面是男孩还是女孩?

从旧社会过渡到新时代,曾经“唯男是尊”的思想不再赤裸裸呈现,却巧妙地换成:是男是女都一样!

真的一样吗?不见得!

这句话其实只是冠冕堂皇掩饰心思的托辞,安慰自己,亦为自己找“万一生的就是女娃”一个台阶下。特别是婆家,尤其在乎这个问题。

自然,我的公婆也一样。从一开始拍拍胸脯说“男孩女孩都一样,我们不会有重男轻女思想”;后来慢慢看着肚子隆起了,小心翼翼谈论性别问题;从一开始拉着丈夫悄悄撺掇他去做个性别鉴定,被一口回绝后,半开天窗半打探:“为了更好准备新生儿物件,我们都托好关系了,要不去鉴个定?”一次劝说不行提两次,两次不行提三次,最后直截了当摊牌:还是喜欢抱孙子!

 

呵,这就是中国人对于“生男生女都一样”思想套路,汤换了,药还是那一味。

其实,那个时候心里很不痛快:难道鉴定出来是个女娃,就不要这个孩子了?可能就因了这份不痛快吧,所以无论公婆怎么明里暗里劝说,我都坚持没有去做胎儿性别鉴定。

有一天,和老公私下里两个人,他问我:“你自己心里到底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第一反应:男孩女孩都一样,自己生的孩子都喜欢。

第二反应:女孩吧,奋斗少点,自己压力小点。

第三反应:撇开种种外在原因,还是儿子吧!

(二)

后来真的生了个儿子,就是现在的“诺诺”。现如今,俩老抱着孙子,还会时不时地在饭桌上谈论起别人家肚子里“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话题。

我听着,打着呵呵,有那么一小会儿觉得老人的话如此虚伪,但转瞬再想想自己,身为女人,自己的骨子里面不也喜欢男孩吗?

为什么呢?答案或许有很多。

“传宗接代”——从社会繁衍角度而答。

“光耀门楣”——从女人在家庭地位高低而答。

“简单好养”——从养育的精细度而答。

“放心不吃亏”——从孩子青春期叛逆而答。

“添丁旺族”——从未来孩子的生育而答,孩子的孩子也是自家门的。

“天伦之乐”——从家庭氛围而答,孩子成家后,男方父母家总会多串门一些。

“老有所依”——从孩子成家落户而答,一般而言,孩子安家总会靠近父母身边。

每一个回答似乎都理由充分,但其实,针对每一点,“为什么要生女儿”也同样能罗列出充分的令人信服的理由。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无从选择降临的天使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而如果去比较“到底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这本身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社会林林总总,我们见识到了太多的好男孩,还有坏男孩,好女孩,还有坏女孩。不是性别决定孩子的好坏,而是养育的方式不同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特质的孩子。

(三)

诺儿一天天成长,转眼五岁了,南方人喜欢用虚岁来计数。回顾这五年育儿路上点点滴滴,有辛苦、有烦恼、有抓狂,当然也有甜蜜、开心和幸福。有时候会回头去想当年丈夫问我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最后我骨子里面的答案是“男孩”呢?

我本是女儿身,成长在80年代二胎的家庭,作为老大,也历尝了这些年“男娃女娃”的个中滋味。

我的父母从五六十年代走来,不属于老封建老传统,倒也赶不上新思想潮流。“我们家不重男轻女”这同样是挂在父母嘴边的一句话,三十多年来,我听着这句话,感受着、质疑着、彷徨着、也释然了。

据父母介绍,我的童年比弟弟幸福。因为当时是一个孩子,享尽了父母的宠爱。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足的年代,家里的苹果是成筐为我准备的,我几乎天天捧着一个苹果边咬边出门,隔壁的小伙伴们天天看着我流口水。别人有新玩具,我基本上过两天也能拥有,什么时新的、好看的衣服、饰品,基本也都能在我身上找到。那时候,左邻右舍的条件都基本差不离,如此养一个闺女是让父母引以为傲的,他们回忆说,就算把我推到全村去比,也能排前几名。

只可惜这些事都在我五六岁有记忆之前,我在父母的叙述中找故事,却难以在自己的记忆里去拼凑岁月。我依然感激我的父母,记忆中仅存的那辆红色的小三轮自行车和那架红色的电子琴足够验证他们的爱女之心。

6岁那年,家里迎接了一位新的成员,我的弟弟。父母说,他们也不是奔着要个儿子才要的孩子,而是因为有了,又符合计划生育条件,所以就生下来了,谁知就是个男孩。之后的很长一段岁月中,父母更加强调“我们家不重男轻女,男娃女娃一视同仁”,而我却更加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也时不时地拿这句话作为武器去攻击我的父母。无论什么事,无论父母怎么分配,永远也无法平衡我内心中他们偏袒弟弟的心理天枰。那时候,我恼过父母:早知今日生活拮据,何必当初还要一个孩子?有时候我也有小小的幻想:假如我是一个男孩,父母一定不会再要第二个孩子了。

多年以后,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再去回忆过往岁月。不是父母有意偏心,而是当时生活条件之贫乏,并不具备两个孩子的供养,父母为生活生计忙得焦头烂额,又不得不分心,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第二个幼小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情顾得上我的心思?能做到一包糖两人都有份,已经是他们认为的“男女平等”了。而作为女孩的敏感特质,我却固执地认为父母就是“重男轻女”。所以今天,当我也面临“二胎”的问题时,我与丈夫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金钱让孩子过上充足(并非优越)的生活,那就不考虑第二个孩子。

为什么我的骨子里面喜欢男孩,我想部分的原因则来自原生态家庭中从童年到成年,最对生活最充满热情的十几年时间里,无论是父爱、母爱、还是物质的、精神的,一直不被满足的补偿心理。所以在男孩与女孩之间做选择,则更希望生儿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偏差,为求得补偿,就会换用“移位”的方式。当然,这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四)

每一个像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二胎家庭的孩子,作为老大,作为女孩,无论肩膀多么柔软,也总想撑起家庭的一角屋梁,用自己的付出去向父母宣告:男孩能做到的,女孩一样可以!照顾弟弟是分内之事,帮衬家里是理所应当,不仅要做好,而且要做得更好。骨子里面对于性别的被认可之重要性,似乎胜过生命。我那么努力地想证明自己可以,但现实却时常给你狠狠一击。

在农村生活成长,原生态的环境让我见识了野蛮文明的发展。一个家庭是不是有儿子,儿子是不是足够多,儿子是不是足够强大,有意无意地被共识为“优越感”、“地位感”。农村不少地,但为了一丁一寸的地基,好好的两户人家翻脸就能吵得天翻地覆,打得头破血流。有儿子的家庭就能撑起腰杆说话,有儿子就少了被冒犯的机会,这就是被默认的农村生存法则。

父母是老实人,中年得子,即便平日与人为善,能忍则忍,能退就退,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不会踩上门槛。童年的我见识了即便是在自己地基修建房子,门的朝向往哪边,楼层的高低是不是挡了隔壁家的光线,明明让出了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过道,还被要求一而再再而三退后等等无理要求。父母在忍气吞声中修建完了房子,那时候,笼罩在家庭头顶上的乌云就是:家里要有个能顶事的儿子,就好了!

很可笑的理论,但却如此在农村盛行,成为潜规则。

记得有一次,邻居又来指手画脚,待他离去后,父母一脸恼怒,却又不敢当面撕破脸。我见弟弟蒙声不吭出去,不一会儿屋后传来邻居咆哮声:“小子,你算老几,信不信我揍你?!”

待我们赶去,正见弟弟用冷冷的眼神对视邻居,极其平静,一字一顿地抛下一句话:“你给我记好了,我不是我爸,任由你欺负,以后这个家我说了算,你若再来闹事,信不信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说到做到!”

然后,留一脸愤怒的邻居在背后咆哮,却不敢动手。


 

那一刻,我陡然发现,我的弟弟竟然长大了,成为了家中可以顶柱的男子汉。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家庭的希望,欣慰、痛快,我也一下子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缓了下来,自己似乎有了一个可以借靠的肩膀。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我打从心底承认:父母生了一个儿子,真好!

自此以后,邻居逢路相见不相识,却也不再见他登门指手画脚。那一年,弟弟读高二。

接下来的日子,我越来越认可,这个家有一个弟弟的重要性以及好处。

弟弟的成长,不由自主地肩负起这个家的责任,家里的、村子里的,但凡大事,除了通知父母亲,也逐渐尊重起弟弟的意见。遇上为难的事了,碍着情面的不好拒绝的事了,父亲也有了托辞的借口,那就是得过问下儿子。我看着弟弟在事件中的沉着应对,理性分析,据理力争,取得自己合理合法的权益,真正让我感觉到男性的力量!特别是我自己嫁人之后,因为有他在父母身边照顾,也让我放心、省心不少,更让我感觉到,有弟弟真好!

(五)

为什么我的骨子里面喜欢男孩?

我想除了是对自己成长经历中不被满足的补偿心理外,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对这个社会实现“男女平等”的渴望。

忽略男女性别差异,要求女人与男人做同样的事,就实现男女平等了吗?

把女人从家庭解放出来,通过政治运动一股脑儿赶进职场,这就实现了性别平等了吗?

是的,今天的我们,拥有了比较平等的教育和工作权利。这并不是恩赐的结果,而是付出努力和抗争得来的结果。

在今天,中国女性已达到创业者1/3左右,全球前十名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一半来自中国大陆。即便如此,对女性的歧视和暴力依然存在,有形无形的玻璃天花板依然制约着女性成长,这就是不公平的表现。还有一种不公平那就是要求那些在职场有所作为的女性必须独立完成所谓的平衡,平衡家庭与事业:女人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生的了孩子,买的了新房……


“男女都一样”,这不应总是一个女性讨论女性的问题,而是应该让这成为全社会的话题,男女平等,他更需要社会全体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保障他们拥有的权力和机会。只有让女人和男人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上成为真正的伙伴而不是对手,性别的平等才可能实现。男女平等,这不是两性之间的战争,而是需要共建一个性别平等和包容开放的社会。

如此,才能达成“男女都一样”的和谐社会,而“生男生女都一样”也不再是一个需要去讨论的话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