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忙于奔波各个商演舞台,值得吗?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早上出门送儿子去剧院参加一台节目排练,直至夜深才归家,孩子累倒在车上睡着了。我很迷茫这一天的奔波陪伴,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底值不值得?

她的微信也顺带撩起自己的迷茫:自从有了孩子,最近时不时会有各路电话打来邀约,有称电视台的,有称节目组的,有称培训机构的,熟门熟路报出小儿姓名,邀请参加活动、参加比赛、参加节目录制……

一开始,我还心头一热:我的孩子何德何能,居然被青睐?可惜小儿从未参加任何培训,也没啥特别才能,遗憾错失。

后来这类电话打来得多了,我也就懒得理会了。

再后来,我突然留意到,不知不觉,身边竟崛起了童星、童模市场。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带着孩子辗转各个机构,参加各种节目选秀或者商业演出。

只周末或节假日,我随便带孩子逛个商场,便能在音乐骤响的商场一隅,在人头攒动的舞台上看到一个个浓妆艳抹、穿着漂亮礼服的孩子,或猫步、或舞蹈、或讲故事、或表演……也就是四五岁摸样的孩子吧,幼稚的脸庞,严肃、凝神,一板一眼跳着排列过的舞蹈,动作略显生疏,也谈不上精湛。估计是某个培训机构拉过来的,匆匆安排了一下节目。

时下正值隆冬,商场内虽有暖气,我们也是身披棉袄。可台上这一个个小身板却因为演出需要,只穿着单薄的礼服。台上孩子演着,台下的父母一个个拿着棉袄翘首等待着。一个节目终于完成,父母们第一时间冲过去为自己的孩子穿上棉袄。而在台上,另一个节目又已上演。

台上匆匆三五分钟时间,家长和孩子为此付出的或许是半天的时间,一早拉孩子起床、赶场、化妆、候场。很多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能力(包括我这位朋友),也乐意奔波。

有一次,我曾与一位广告公司从事商演的客户聊起过这个现象,她说现如今童模是个大市场,她随随便便就能从合作的培训机构、学校拉上几百名孩子来参加演出,而且家长们非常支持,有些甚至不需要报酬,只要能给上台的机会就好。所以商演机构也喜欢邀请童模出场,费用低不说,亲子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孩子从小就学跳舞,她自己也喜欢跳舞和弹古筝,多参加这种活动,对她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并且有时候还能获得一些报酬,挺好的一件事儿”。诚然,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心态。

在当下越来越娱乐化、物质化的现代社会里,孩子已不知不觉被卷入市场的漩涡,背后的推手却是自己的父母。那么孩子呢?他们愿意吗?

有孩子乐在其中的,举手投足间一番小大人气息,显得特别早熟。他们接盘了父母传递的价值观——出人头地,他们被聚光灯下的舞台吸引,享受璀璨的灯光给予他们的荣耀。当然,也有孩子不情愿的,他们更希望周末假日可以睡睡懒觉,自由玩耍,但却无力反抗父母的安排。

这些早早在舞台亮相的孩子,他们真的幸福吗?他们真的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吗?他们会不会因此飞黄腾达?

或许吧。

但我始终觉得,这些孩子虽然通过社会活动提高了眼界,却也更早地接收到来自功利社会的种种诱惑,未来他们会不会把持住自己,会不会迷失人生?这个急躁的功利的社会将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得而知。他们过早地被催熟,就像提前临市的水果,虽看上去娇艳欲滴,咬下口却依然生涩。孩子早熟,并不是一件好事。

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父母给孩子安排什么样的生活,就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这不由让我联想到最近一直上热搜榜的林妙可。

北电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戏被拒……林妙可,这个在2008年奥运会上因为假唱《歌唱祖国》阴阳差错走红的小童星,在聚光灯下串场了9年,最终还是被打回原形,并以近十年的时光作为付出代价。

九岁到十八岁,足以承载一个孩子很多成长,可这个“初三才学会独自过马路”,十八岁还歪头示萌的孩子,如果说9岁那年在她身上贴的是“老练、沉稳、世故,宛如一个小大人”的标签,那么十八岁贴的还是同一张标签,只是换成了“幼稚、不成熟,宛如一个大小孩”。时光在她身上剪掉了属于普通孩子的那段童年,却也让她无法真正走进成人的世界。

聚光灯下,林妙可被自己的父母提前消费。人生的路那么长,她把所有美好耗在了前程路段,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拼搏后程路段的冲刺?

人生无处不竞争,生命的诞生就是一场竞争的结果,那个率先进入卵子的精子,势必得打败几亿个其他精子,方能成为人生的赢家。但前提是,它必须是一颗健康的精子,优秀的精子,才能够率先游完全程到达终点。

武侠小说里面描述到高手出世,他必先远离江湖,躲进深山修炼,练好内功,方能笑傲江湖、立足扬名。

人生处处是江湖,在这场长跑赛中,当年两个备受争议的小女孩林妙可和杨沛宜,她俩的人生貌似开始逆转。2008年后,一直暴露在聚光灯下的林妙可,无缘北电,无缘中央音乐学院、无缘上戏,生活给了她一个大大的嘲讽。

杨沛宜呢,她的父母没有借奥运之风让孩子走上荧屏,而是让她回归普通的生活,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把唱歌当做爱好,签唱片公司,给电影配唱,甚至有网友扒出杨沛宜参加USAD(美国学术十项全能赛)的照片,十足一个学霸。

林妙或许是个案,但我们的身边,一群群追逐聚光灯的孩子,一群群拥簇孩子走上舞台的家长,他们仍然有着那个期待吧。会不会出现另一个林妙可?谁知道呢,反正我不愿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