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说:妈妈,你过生日一点都没有意思!听完,我沉默了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文︱诺妈

周末把儿子送回奶奶家,临分别时,给他提了一个小要求:“周三妈妈生日,你要给我准备一份礼物哦!”

儿子眨巴了下眼睛,觉得有些为难,于是为他提供思路:“只要是你准备的,妈妈都喜欢,哪怕是你做的手工,你画的画!”

“好的!”儿子放下心来,击掌为盟。

周三下班,因单位开会耽误了时间,等开车到婆婆家已过了晚饭点。一进门,儿子欢蹦着大叫爸爸妈妈投入怀里,紧接着又忙不迭地拉我进客厅,说是要给我一个惊喜。

他捧出一个平日里装玩具的盒子,让我打开,里面有几样经过他挑选的小玩具,还有一张小纸条,写着:“祝妈妈生日快乐!”

“妈妈,你喜欢吗?”然后他歪着头告诉我,自己不会写字,是让爷爷帮忙写了这张祝福的条子。

我心里一暖,记起前几日与他之间的约定。其实在进家门之前,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这码事,内心自责实在不应该,可孩子把它记在了心里,并正式为我准备了这份“豪礼”。

老公拎了一个蛋糕,儿子跟在老爸屁股后边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也是,每一次无论是谁的生日,最兴奋的莫过于孩子,其诱惑多是来自这个诱人无比的奶油大蛋糕!一如我们小时候,最念的是生日那天,奶奶为我们准备的两个白煮蛋。

当老公拆开繁杂的包装,当儿子见到包装内的蛋糕,却顿时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失了神采,他有些幽怨地说:“妈妈,为什么你的蛋糕那么小?你应该买一个大蛋糕呀!而且只有一支蜡烛,一点也不好看!”

我尴尬地笑笑,该让我怎么向他解释,这个蛋糕是用单位福利券买的,为了省钱,为了凑金额,为了凑个数,为了仅仅让孩子意思一下知道是个生日而已?

因为过了饭点,儿子和公婆早已用过了晚餐,也把桌子收拾过了贴墙壁放置。儿子像个小指挥家一般,把在一旁收拾的爷爷奶奶叫过来,兴师动众地督促老人要把桌子再拉开,要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吃蛋糕才有感觉!

我谢过儿子的好意,劝阻了他的提议,并答应他:“等下一次宝宝过生日了,妈妈一定给你买一个大蛋糕,我们一起坐在大桌子上吃饭,好不好”

儿子噘着嘴巴答应了,倚在我身边吃蛋糕,那是他的最爱,以往常常是吃上满满一大块的他,可这一次,他只扒拉了没两口,突然靠在我身上,失落而又酸酸地对我说:“妈妈,今天你过生日,可我一点感觉也没有,一点儿也没意思……”然后,他说没胃口,就不吃了。

我转头问他:“那怎样才算有意思呢?”

“我希望有大蛋糕,大桌子,大家一起坐下来唱着歌,这才叫过生日嘛!”

儿子转身出去玩了,然而听完他的这句话,我却沉默了。

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怎样过才算是生日?

“过生日不仅仅只为了吃一个蛋糕!过生日要的是一家人团团聚聚,开开心心!”

都说孩子天生就是个哲学家,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生活的真谛。我自问:为什么要求孩子给我准备礼物呢?——那无非就是希望孩子在仪式感里懂得感恩。

然而,孩子做到了!我却失约了!结果更糟糕!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精心为他打点一切。生活的天枰不由自主滑向孩子一端,当天枰的两端无法取得平衡,最后势必一头栽倒。

同样是过生日,我们会下功夫对孩子的生日精心准备,却对自己的生日马虎对待或者忽略不计。所以,当我简单地把拎一个生日蛋糕等同于给自己过生日时,让孩子一下子有了违和感,这种失落一下子打击了他原有的热情和信心,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他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对己和对人的不一致。

有时候,我们常常埋怨孩子自私,那其实是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给了孩子自私的后盾。

我们说:生活有了孩子,需要仪式感。那是因为日子多平凡,我们希望在平淡的日子里创造点滴喜悦,让孩子记忆生活的美好。

但,生活不能仅为了孩子,才需要仪式感,我们自己更需要把生活过得具有仪式感。仪式感,它就是幸福本身,只有我们幸福了,仪式感才能带给孩子幸福的能力。

《小王子》的故事里面,小王子和狐狸有这样一段对话: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赋予了某个时刻特殊的意义,仪式感表达了我们对生活的重视,它就像生活的一味佐料,让平淡的生活充满幸福。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你幸福着,孩子才能幸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