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岁男孩进女浴室被拒伤心:别让孩子的性启蒙教育,晚了!

 诺妈家有男宝 2021-03-03

1\

和闺蜜闲聊,问起她上周末在温泉中心度假的感受,似乎突然戳中闺蜜的神经,她在电话那头惊呼:

“妈呀,你知道吗?我们女宾更衣室竟然跑进一个三四岁的男娃,吓得我赶紧拿衣服遮体!问题是,对方妈妈全程无感,根本不在乎我们旁人的震惊和不满!”

妈妈带儿子,能不能进女浴室?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到过的一个新闻。

2018年的最后一天,长春的一位姥姥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去普阳街浴池洗澡,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店后她们被告知不能进!原因是,随行的孩子身高超过90公分,按照规定,这个孩子不能随妈妈和姥姥进女浴室。

姥姥向值班经理说明了原因:孩子的父母离婚,爸爸在部队,没有男性家属陪同。可这个理由还是被拒绝了。为此,姥姥非常生气,她觉得自己的外孙是20159月份出生的,孩子才三周岁,啥也不懂,对方不讲人情世故,是在有意为难她们。

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兴冲冲来,却败兴被“撵”回家,气得姥姥忍不住骂人。孩子吓得大哭,在回来的路上问:“姥姥,他们讨厌我吗?”

2\

“孩子懂什么?为什么要用你们那龌龊的想法剥夺孩子的权力?”

姥姥很委屈,本想把事情曝光媒体讨个说法,结果却引来网友热议,并且声音一边倒地支持浴室一方。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就曾“被尴尬”过,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

比如网友@568是一位药厂工作人员,单位设有澡堂,有一位女同事经常带儿子去洗澡。大家为了避免尴尬,结果只好等母子洗完了,才进去洗,实在带来不便。这个情况直到被厂长发现,责令让孩子去男浴室洗澡后才结束。

妈妈带儿子,情况特殊不假,但是只顾解决自己问题,却不顾众人利益,也是不应该。

而另一位网友发表的经历,更让人无奈:

@幸福马叉虫说,在健身房里,时常可以看到五六岁的男孩子自由出入女更衣室,重点是爸爸也在健身房,孩子却偏偏喜欢跟着妈妈。她曾向这位妈妈提出过:这么大的孩子不适合进出女更衣室,结果惹来对方妈妈不乐意,说是自己家的儿子只是个子长得高,其实年龄还很小。

孩子小,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3岁左右,性意识开始产生萌芽。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开始对身体产生好奇: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妈妈,我的小鸡鸡为什么会翘起来?”

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其实,这也提醒家长可以对孩子做性启蒙教育了,帮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告诉孩子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私密部位。

如果家长不及时对孩子进行性别引导,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性别认知障碍。

在长春姥姥这个事件里,孩子哭着问姥姥的这句话,的确让人心疼,同时也反映出:平日里,家长缺乏对孩子性启蒙教育!

 一个接受过性启蒙教育的孩子,他会懂得身体的界限感,愉快接纳“男女有别”的现实,在公众场合中,也便能更好地去遵循社会秩序,懂得尊重他人,从而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3\

前段时间,演员黄磊有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争议。

黄磊给小女儿洗澡,洗头发的时候,女儿觉得泡沫很香,好想吃上一口。

一幅温馨的亲子画面后,留下了网友们的种种指责:妹妹都四五岁了,为什么还由爸爸来洗澡?

其实,家长帮助孩子洗澡擦身,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只是什么时候可以帮,什么时候应该放手,要有年龄区别。热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问题:

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工作,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三个建议给家长。

·放开思想

中国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国度,虽然现在的家长比以前开明很多,但在对孩子谈起性话题的时候,仍然充满羞涩感。

其实,孩子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性启蒙话题对他们而言,就像聊小猫小狗一样平常。虽然我们性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但首先要解放的却是家长的思想。家长应该把它看成一件平常事,融入生活里去教育孩子,比如跟孩子聊一聊爸爸与妈妈的区别:为什么爸爸有胡子,为什么妈妈有乳房?让孩子对性别有简单区分。

针对幼龄阶段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借鉴一下相关的性教育启蒙绘本,比如《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不要随便摸我》等,都能对孩子做到良好启蒙。

·放开双手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十岁的女孩,洗澡还要爸爸帮忙,丝毫不异样有异性在身边。这就是孩子从小没有构建身体界限的结果。

要让孩子有身体界限感,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换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澡。重要的是,一定不要忘记一个动作——“关上门”!

当孩子有了“身体界限”的意识,他也便会渐渐懂得“私密部位”保护的重要性。

“女童保护基金”曾对多个省份的4719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有超过四成儿童对隐私部位概念认识不清,仅44%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

遭遇性侵行为的时候,接受过性启蒙教育的孩子更懂得拒绝和反抗,更能保护自己。

·放开心胸

无论是妈妈带儿子外出,还是爸爸带女儿外出,总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尴尬。在事情发生过程中,家长的价值观和行动表现,对孩子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他不过是一个孩子嘛,懂什么?”也许孩子真的永远不懂,未来陷入性别的困惑中无法自救。

“他一个孩子,万一丢了怎么办?”是啊,这是道德的软肋,谁有本事能拍拍胸脯说“出事了找我”?

于是,默认,准许。在家长的理所当然里,孩子变得心安理得。

一个孩子,如果在他的心理播种下一个可以“无视公约”的种子,那么他未来的路,只会走得越来越窄,越来越难。

家长放开心,用广角看事情,在受阻的情况中,其实你还会找到事情的有利一面。

就像这位长春的姥姥,如果她能多一份从公共秩序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进浴室”这件事,那么只稍一句:“宝贝,原来你长大了,下次让姥爷带你来洗澡吧!”如此,孩子听完以后,能感受到的是被鼓励与接纳的信息,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受伤。

孩子总要慢慢长大,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里,家长给予孩子正面的教育,才能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80后小妈,育男宝一枚,自称诺妈。

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读书、写作、遛娃,

笑看窗外事,静写心中文。

诺妈微信:muqing7973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