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直沽杂谈:斗不起的蛐蛐(一)

 timtxu 2021-03-03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直沽杂谈》,我是艺航。

天不怕,地不怕,不爱学习爱打架。如果您听完这句话一下子想到了您的发小,那就错了。其实我说的是一种虫子。白露时节秋风起,虫儿鸣叫尤嘹亮。说到这您可能猜出来了,这个虫子既能打又能叫,没错,它就是蟋蟀,又叫蛐蛐。

【有声读物】直沽杂谈:斗不起的蛐蛐(一)

因为蛐蛐生性好斗,所以斗蛐蛐成了一些人最喜欢的事。据史料记载,从唐代起,人们就在一起斗蛐蛐。不过今天我们就不追忆古人了,我们说说今人。这些年,咱们天津卫有些人玩起了斗蛐蛐,还形成了圈子,成了玩家。这本应是一个娱乐项目,大家在一起玩一玩开开心,无可厚非。可如果有人用斗蛐蛐的方式组织赌博,这就是违法犯罪了。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希望给一些玩家们提个醒。

老鼓头,今年60多岁,身体挺壮实,平时不爱打牌,不爱听戏,连手机都不玩,周围人都说他嘛爱好也没有。其实,这么说他的人才是不了解他的人。老鼓啊,不但有爱好,而且那爱好的瘾还特别大。是嘛呢?就是斗蛐蛐。要说老鼓玩蛐蛐这点事啊,那咱就得从头说了。

老鼓以前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人,后来自己下海做买卖,这几年也挣了一些钱。前些年的一个秋天,老鼓去外地谈生意,谈完生意,生意伙伴带他到当地的一家蟋蟀协会看斗蟋蟀。看着盆里的两只蛐蛐像勇士般地在决斗,老鼓感到新鲜而有趣。生意伙伴告诉他,玩蟋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协会里玩蟋蟀的大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资产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通过玩蟋蟀这个平台,不仅能认识一些显贵,还有利于做生意。于是呢,老鼓对斗蛐蛐感兴趣了。

【有声读物】直沽杂谈:斗不起的蛐蛐(一)

回到天津后,老鼓开始与咱本市的一些蛐蛐爱好者交了朋友,平时还与北京、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蛐蛐玩家交流蛐蛐文化,有时也带着自己的“宝贝”与别人切磋。

就这样,渐渐的,老鼓对斗蛐蛐到了痴爱的地步,您猜怎么着,到后来每年入秋时,他就主动以“组织者”的身份将本地甚至是外地的一些蛐蛐爱好者召集起来开展斗蛐蛐活动。虽然场地就是老鼓租的一处房子里,规模不大,而且每次参与的人也不是很多,但久而久之,老鼓在圈内还是玩出了名气。

可有句老话儿说的好啊:人怕出名猪怕壮。有的人一旦有了名气,他就会被名气所累。有了名气的老鼓在斗蛐蛐这件事上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有声读物】直沽杂谈:斗不起的蛐蛐(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