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界需要“对症治疗”了

 二闲居 2021-03-03

凡现代赏石的要参照石头的质、色、形、纹、韵……凡古典赏石要看石头的皱、漏、透、瘦……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制约了石界的健康发展。石界的这个鉴评标准,只能体现对石头鉴别要点以及鉴评的内容,实质在强调什么样的是好石头,平时我们挑选石头时做参考而已,是石界入门要学的基本知识。那么石头好到什么程度?收藏各个级别的标准是什么?石头价格评估的依据又是什么?

瓷器收藏不但要强调它的新老等入门知识,而且还要强调它的级别,也就是要分清瓷器的官窑与民窑。石界的“官窑”、“民窑”是怎样区分的?石界为什么不把高端的奇石去严格定义?为什么不制定高档奇石鉴评标准?石界正因为这些都是空白,就造成了天价奇石随处可见,在收藏界影响极坏,外人看来玩石头的人都是“疯子”,随便找个石头就能喊上值几个亿,真是荒唐透顶,根本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怎能会引来他人的跨界收藏?

目前石界还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提倡“自己中心论”,收藏石头自己说好就算好,并强调玩石头就是图个自己高兴……石界如果这样的人多了,石头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在外界看来很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也很容易把石界的水趟浑。石界需要正能量不应姑息迁就这些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石界需要有个客观的态度,面对这部分人要勇敢地引导他们走正常收藏之路。

目前石界还犯了一个最致命的错误,对奇石的鉴评或写奇石文章时,都喜欢把个人的思维情绪也加了进去,比如去强调对奇石意境领悟有哪些,以及对奇石的意向是如何搭建的等,这些都是个人主观意识行为,不能代表大家的观点,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对奇石做鉴评或写文章时,也喜欢把个人的感情色彩加进去。比如奇石能使人心情平静、能使人宁静致远、使人赏心悦目、使人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升华等等,这些也是个人主观行为它也是因人而异的。以上这两种行为可以有,但不能做鉴评石头好坏的依据。


在鉴评石头时有一些论点论据都是无效的,做了些与石头毫不相关的鉴评。就拿太湖,灵璧来说,大量渲染宋代的石文化,特别是宋代的一些文人墨客的典故,并引经据典的来说这些历史文化……这里我弱弱的问上一句?宋代的石文化与你现在收藏的石头有关系吗?你收藏的石头能代表宋代的文化吗?你收藏的石头那块是承载着满满的宋文化并有序地传承下来的?石友手里的灵璧,太湖都是近几十年开采出来的,根本就不是宋代石文化的载体,赏石不要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果不去挖掘出现代的灵璧、太湖文化,它仍然是块石头跟宋代毫无关系。

石界的“病症”找到了一些,那么如何辩证施治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承认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那石界为什么不在艺术品上多做文章呢?瓷器的艺术品,书画的艺术品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共识,它们都是以艺术品为核心来展现的,交易上亿元的天价比比皆是,唯独石界不是这样的到底是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了?目前是我们自己都没把奇石当成艺术品,怎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呢?良药苦口利于病,石界“开方救治”迫在眉睫。

第一剂良药就是以艺术品为核心来做石头的鉴评。也就是说先用国家制定的标准鉴评完后,再详细做石头是否是艺术品的评估鉴评。我们都承认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鉴评奇石时一定要从艺术角度去鉴评它。简单的说就是要找到奇石的艺术依据,要找到奇石的艺术技巧所在,要找到奇石的艺术“点睛”之处,并要简单的说明一下,艺术技巧与艺术效果有怎样的因果关系……拿不出来艺术的论点论据,它算什么天然艺术品?它的价值何在?它哪有资格和瓷器书画等艺术品竞争?所以奇石的鉴评之痛一定要医好它。

第二剂良药就是以文化为本来鉴评石头。奇石的文化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的艺术品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意义是艺术品表现的“核心”内容,艺术品如果失去了文化的表达,那么再好再完美的艺术品也只是躯壳而已,特别是石头表达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文化可以兴国安邦,所以奇石有无传统文化意义,是“官窑”奇石的重要依据,也是天价奇石的“定星砣”,更是天价奇石的“压舱石”。如果不挖掘出奇石的文化,它怎能实现传承?它怎能为后入留下财富?所以玩石终极归属应该是文化。

既然奇石非遗申请成功,我们就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虽然石界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千万不能在原地墨守成规,要集思广益开拓创新,要想开启石界的未来,《石界必须制定并推广艺术品赏石,文化赏石的若干规定》,并鼓励专家学者们,在高端艺术品鉴评时的应用与推广,真正的做到所鉴评的藏品有艺术有文化依据。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