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豪宅集中入市仍供不应求,买不起也要多买两套?

 昵称70992978 2021-03-04

当前,北上广深等百城中的多数城市,首季度楼盘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纳入百城住宅库存检测的城市,住宅库存已经出现了连续32个月同比下跌的现象,其中有75个城市库存规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数据来源:易居研究院百城住宅库存报告

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一些房企表面上支持宏观调控政策,实际行动上却捂盘,拒不入市。特别对于内中环价格较高的楼盘,捂盘现象更为严重。

举个例子,上海浦东张江板块一个名为“三湘海尚”的楼盘,据销售人员介绍,项目最早准备在2016年下半年开盘,当时预计开盘价格7万元/㎡以上;后来因预售证的问题,竟一拖至今,认筹时公布的价格平均在6.7万元/㎡左右,不少人调侃道:“期房硬生生快拖成现房了,价格还是没能如愿。”

戴德梁行统计数据显示,按照成交区域分布来看,上海市内环以内区域曾连续9个月无新增住宅供应,于2月新增供应164套,首季度成交108套,同比下降79.39%;中外环间无新增供应,成交大幅下降;外环外依然为成交集中区域,占总成交比例的92.6%,其中总价低于500万的刚需购买者为此区域的成交主力。

1


豪宅集中入市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期较长,长期捂盘、消极入市未必是明智之举。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最近一个月,特别是4月上旬,上海中内环内大量豪宅集中入市,却被“盘盘秒光”。

以位于上海新江湾板块的信达泰禾上海院子为例,开始认筹的消息刚刚释放出来,均价近10万元/㎡的376套住宅就已全部“名花有主”,仅认筹意向金就高达120万元/套。

案场销售人员称:“现在已经是卖家市场了,我们开(盘)多少房子都会有人抢着买。现在样板间都全部关闭,开盘的时候不会再有剩余的房子卖,我们等着客户摇号签约就OK了。”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许多高端楼盘在网上公开的售楼电话早已无人接听,不少购房者甚至抱怨:“找个销售人员的联系电话都要托关系,更不要提买房了。”

对于这一现象,戴德梁行董事兼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伍惠敏表示:“这些豪宅对于开发商而言就像自己的公主,但现在受制于限价政策不得不以平民价出售。对于购房者而言,平民公主依然是公主,当然会遭到抢购。况且根据翠湖天地等楼盘公布出来的认筹名单来看,公司和外籍购买的占绝大多数,本地购房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在伍惠敏看来,由于现阶段价格偏低,如果是用来自住,并且有经济能力置换的话,对于这些豪宅项目可以果断买进;但如果用来投资的话就需要慎重考虑了,因为相关政策方向预计未来5-10年内变化不大,且现在股市,尤其是一些高科技板块,表现非常好,投资在住宅上,机会成本太大。

2


买?还是不买?

房子究竟还适不适合作为投资的最佳途径?买,还是不买?如今又重新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这一问题自然也是绕不开的。

讨论会上,经济学家管清友一方面表示,自己坚决支持住房不炒的政策方向,另一方面也抛出了自己的态度:“如果你觉得现在房价很贵,我劝你现在能买就抓紧时间买,因为现在你嫌贵,十年之后你更买不起。”他认为,大家在金融环境允许时,能加杠杆就加杠杆。

事实上,能买房就买房、核心城市的房产值得投资的思路,在过去十年以至于现在,仍然是大多数投资客心中的“不二法门”。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回应说,杠杆是好东西,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个人和政府来说都是。有人想着加杠杆赚大利,但政府不一定会让你用杠杆。在他看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要发展到一个和以前不同的阶段。

仇保兴强调,房地产来支撑经济发展的阶段已过,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过去40年中,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政府包办到市场包办,再到现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必须去做,其中经历了巨大的思想转变,未来政府这只手会发挥很大的作用。现在房地产泡沫是唯一可以触发金融风险的途径,继续炒房的话,金融危机就来了。应该把房地产市场跟消解金融危机同步进行考虑。

因此仇保兴认为,未来税收、信贷这些抑制杠杆的工具会更多。虽然从2016年“930”新政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这是临时的措施,未来一段时间也肯定还会用下去,这是在为长效机制的出台赢得机会和时间,非常重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未来两年、三年、四年乃至五年,肯定有消费税、空置税出来。消费税会变成一种世界通用的新税种,如果房价上涨了,外地人购买多了,投机者购买多了,第一套免税,第二套加15%的税,第三套加24%的税,会采用越来越多的经济手段来调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