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不讲逻辑还是对逻辑要求太低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国产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特别是古装戏,一群人议事,其中一人提出一个观点,所有人,注意是所有人,必然齐声附和:“请讲!愿闻其详!”,其声之脆,其音之清晰,让人为之一振,原来古人都是这么讲纪律有素质。

这样的镜头在国产电视剧里更是随处可见,而多数也是集中在古装戏,所有人都是文质彬彬,说话滴水不漏,衣服一尘不染,发髻一丝不苟,众人讲话也必是异口同音,不管是几个人还是几十个人,纵然是几百人,成千上万人也有可能齐声应答,气势恢宏。

如果在朝堂之上,还可以理解,君臣之礼,一些简短的礼节性短语,如跪着的众臣同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演练以后或许成为了常态,然而就算这,也可能是在朝廷的礼官指挥下完成的吧,毕竟什么时候开始高呼,谁起头,不可能每次都靠默契。

这就是硬生生地把电影电视拍成了舞台剧,不过中国观众就是这样,第一次可能提出质疑,第二次还会不习惯,第三次你若再质疑,有人就会说你太较真,不懂得是艺术加工,在大家都习惯了的时候,在质疑下去就成了异类,也就只能慢慢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情节上,变得和周围人一样,不再吹毛求疵,习惯性地忽视这些细节。

然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也不能处处脱离生活,就算是科幻片,在生活细节上也是要讲究逻辑的,要不然就没有了生活基础。生活中,众口一词的现象有,高度默契的场景也会发生,但是终究不是随处可见,失去了逻辑的电影就是单纯在讲故事,在看图识字。

这样的电影非常普遍,以至于所有人都见怪不怪,看着夸张的动作,不合逻辑的情节,连基本的物理规律都不遵守的场景,众人也就是哈哈一笑,再没有留下什么。

事实上并非什么都没留下。留下我们对言行不一的习惯和忽略,因为这些电影电视告诉我们,为了利益或者宣传我们可以改变任何逻辑,这种改变可以是表面的简单的,也可以是深层而复杂的。

早期的战争片,敌人必定是一枪一个直接倒地,而英雄必须挨几枪或者不死或者屹立不倒,这样不合逻辑的情节强化了口号式的宣传,塑造了高大上的形象。后来从几部美国战争片引入以后,编剧才回过味,原来还可以用战争的残酷衬托我们的英勇,此后的电影有所改进。

谍战片里的脸谱化也被观众所诟病,但后来矫枉过正,一定要安排一个表面上恶毒阴险的角色,到了最后一刻才让观众知道这位才是自己人,最坚定正直的同志。其实这也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必定有原因,或是编剧没有生活,一切靠着想象编排,这是最善良的推测;或是编剧太懒,生搬硬套或者山寨名片,或者道具不够,这是利益层面的推测;最有可能的是时代的局限,这种不讲逻辑或许是为了创造另一种逻辑,都是文化为宣传服务的政策下的产物。

不合逻辑之所以能长期存在而不被质疑,可能与国人万事不认真的态度有关,这样的电影电视一部接一部,又强化了这种不认真,使得国人对讲逻辑的要求降得更低,更低。

万事不讲逻辑,为了某个目标可以改变逻辑,这些观点影响了我们的思维,进而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也抬高了我们对现实生活不讲逻辑的忍受阈值,由文化影响经济,由经济影响全局。

如果我们坚持质疑这些不讲逻辑的细节,从一开始就讲逻辑,一切都不是问题,观众们早就可以得到一个原汁原味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享受。不仅是艺术享受,对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也有莫大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