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终被机器取代,也许就是人类的宿命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当蒸汽机轰隆隆地运转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了,人们惊叹于机器的力量如此强大,在一片追捧声中,有个声音却在说:人啊,小心成为机器的机器。

这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历史的车轮一旦开始转动,就很难停下来,所有人都唯恐落后,扒上时代的列车,一路不回头。

而很快,就有人想起了那个微弱的声音。人得到了很多,物质世界繁荣的速度加快了,却常常怅然若失。在机器面前,人显得多么渺小,用尽了力气,却难以追上机器的步伐,而机器仿佛有了生命,在利用人补全自己的功能,壮大机器家族。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开始大规模诞生,力大无穷的机器显得高大威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为机器注入了巨大的能量,配套机电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增强了机器的灵活性,使得机器不仅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还能更加精巧,机器家族变得更加丰富,覆盖的行业更多,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第三次信息革命,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将为机器家族形成社会化打下基础,人工智能的出现,预示着机器将出现思维。

人类使用工具,使得人类脱离了动物,而这个工具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如果说在使用工具发明机器的早期,人类还能控制机器群体,而远期来看,迟早有一天,机器群体通过物联网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独立于人类之外的新物种,它们具备完整的生存所需要的功能和思维。

这并非天方夜谭,机器有可能是几百年后人类需要面临的新物种。而这种新物种的诞生、发展和完善,可以说来自于人类本身在能源稀缺时代,小部分所谓的精英阶层,利用机器奴役大部分人的社会模式。可悲的是,利用机器的人是少数,多数人成为机器的机器。

一开始,人类创造了机器,单个机器在某一方面超越单个人,这时候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人类完全可以控制机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机器的功能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机器群体在更大的领域超越并代替了人类,这时候,人就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很多人成为以机器为主体的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当我们第一次说“人在为机器服务”的时候,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成为机器的机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机器的机器,而自己并没有察觉。

到了信息时代,那些由信息化平台构成的虚拟机器,一方面改变了人的行为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制造了更多的忙碌,这种忙碌来自于这些机器产生的无效信息轰炸。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机器思维的迹象,人类在智力上开始成为机器的机器。那些围绕着虚拟机器平台日夜工作的程序员,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机器赋予智能。

从机器诞生到发展,再到赋予机器智能,将机器联网实现机器的社会化,最终形成一个可以独立于人类之外的一个新的物种,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在操控着这一切。

一方面机器代表了人类的集体意志,人类需要机器服务人类,增强人类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反客为主的事情常常发生,人和机器的关系,从来就这么进行着主客的变换。

人类从来就是这样,牺牲一部分,推动另一部分脱颖而出,而机器就充当了这个手段。但是那些利用机器的所谓精英阶层,是否会在人工智能时代感到力不从心,是个严肃的问题。那些站立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以之前的经验,利用机器实现他们的意志,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是不是存在更大的风险。

人类终将毁灭在无休止的欲望里,亲手用自己的智商支撑起一个智力体力远远超越人类的生命体,也许这就是地球生物发展的必然。一个新的物种建立在对前一物种的毁灭之上。

机器在成型,进化,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这手来自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没有善恶,没有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判断标准,有的只是前进,不停地前进,不知道危险,知道了也停不下来,这可能就是人类的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