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宝贵的好奇心,最有可能被家长和老师剥夺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人的一生中,有一样东西非常宝贵,它们没有实体,飘忽不定,在特定的场景中产生,得之不易,失之瞬间,这样东西就是好奇心。

有了这样东西,不一定能保证成功,但起码能保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处于任何阶层,都能生活得较有趣味,如果发挥得当,还能助力走上人生巅峰。

好奇心,萌发于幼年,少年时达到顶峰,也许会在中年后逐步消退。

好奇心是人探索世界的原动力,由好奇心产生的兴趣没有功利。有了兴趣,就会想尽各种办法,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条件,实现目标。而扼杀好奇心,可能在瞬间完成,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告知答案,并且答案是唯一的,不容挑战,和奖惩关联。这一步骤往往在幼儿园和小学由老师完成,其实老师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课本的答案是唯一的,考试答案也是唯一的,就业的压力通过考试一级级传递下来,这样一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用标准答案和规范动作,流水线式的授课形式,过早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数年下来多半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多半的好奇心,只有那些游离于边缘的顽强的少数,才保留了好奇心。

还有一种消除好奇心的有效方法,被多数家长采用。有人说,毁掉一个孩子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迫,强迫他去学习、练习,学得好了也不鼓励,学得不好就尽力责备,还动不动将孩子与其他同学比较,这样一来二去,本来有兴趣的事物,保证会在几个月内完全失去兴趣,这是消除好奇心的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如果很幸运,保留下来的好奇心,在以后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就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时代,已经有能力实现对好奇心的探索,如果从事的职业和兴趣有关,那么一定能非常快乐地工作,并且能做出一番成绩。如果好奇心保留到了中年,就会有一个年轻的心态,不论处于什么阶层,都能用兴趣充实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充满乐趣,抵御人生的苦恼。

现在的孩子们过早地失去了好奇心,这不是成熟,而是为了适应现有教育,对本性的牺牲,对人生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孩子的好奇心是广泛的,也是脆弱的,需要鼓励、引导、激发和培养。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好奇心害死猫”,这就说明,好奇心需要引导,对于那些不良嗜好,坚定地告诉孩子们,不可尝试!而对于正常爱好,应该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哪怕耽误一时的时间,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