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华为不急于推出鸿蒙手机,答案可能在这里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在科技领域,热情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2011年,中国的3G牌照才颁发两年,全世界也都处于从2G向着3G过渡的时期,智能手机开始登场。

这个时期的手机操作系统群雄逐鹿,不仅有苹果的ios,还有摩托罗拉的linux、诺基亚的Symbian、微软的mobile windows,而除了ios为何只有android存活了下来,关键在于google对android的几个战略决策。

同时期的摩托罗拉虽然最早采用linux系统,但只是定位于自己使用,没有开放给其他手机厂商,错过了开源时机。而Symbian系统是封闭的,其他手机厂商无法使用。微软的mobile windows不仅不开源,还需要收费。可以看出,android的开源策略是其后胜出的一大因素,开源还免费,成为最后胜出的关键砝码。

2011年正是移动通讯从2G转换到3G的时代,蕴含着巨变的能量,手机厂商都在寻找一个理想的操作系统,要求基于先进的技术平台,在技术路线方面有保障,又要实现远期最大限度地不受制于人。而android源于三大操作系统windows、unix和ios之一,在技术源头方面给潜在用户以天然的信心。android的开发开始于2003年,此时的塞班如日中天,而谷歌慧眼识珠,收购了android团队,使得android走上快车道。由此,手机厂商对android团队的开发能力也具备了初步信心。

看起来,android形成聚集效应的要素,就是建立在操作系统源头正宗下的技术信心和谷歌实行的开源免费战略,这两个因素树立了手机厂商对使用android的信心,押宝android,坚定地追随google。实际上,众多手机厂商也看到了谷歌的战略目标远高于操作系统,谷歌没打算在操作系统上赚钱,众厂家才放心使用android。在这种情形下,第一个选择安卓的不是用户,而是那些手机厂商和小软件开发公司。生态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习惯,而习惯接近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形成习惯和改变习惯都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然而在android4.0以前,包括4.0都很难用,与苹果相比,系统卡顿是致命的缺陷,然而就是凭着这种信心和已经形成的聚集效应,安卓硬撑了下来,争取了改进的时间。真正好用的是android5.0以后的版本。这再次印证了生态的核心一是技术,二是信心,而信心多半是建立在开发者的技术实力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开源免费战略。

华为的鸿蒙并不缺乏这两个要素。从华为参与android生态建设,开发出方舟编译器来看,华为已经具备开发操作系统的能力,并且华为现金流充沛,舍得研发投入,是世界上科研投入前三的公司,说明华为有实力开发操作系统。在从4G到5G切换的物联网的前夜,涌动着巨大的变革能量,顺应这种潮流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成为必然,谷歌在做,华为在做,鸿蒙来的正是时候。

对于美国的打压,国内同情华为者居多,形成一种热情,然而热情是最靠不住的,所以华为没有选择急于求成,而是按部就班地,遵循物联网的发展规律,首先在家庭智慧领域推出鸿蒙操作系统,吸引开发者进入。

鸿蒙是世界上第一个微内核分布式操作系统,其毫秒级的低延时特性正好匹配5G基础通讯,成为适用于物联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而华为的公司战略定位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远高于操作系统,没有打算用操作系统赚钱,给开发者以长远利益上的信心。

鸿蒙有了开源免费战略,又有了符合潮流的技术路线,与谷歌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华为没有开发操作系统的成功案例。

在美国打压,谷歌断供的情况下,鸿蒙想要快速应用于手机,形成手机生态,进一步形成物联网操作系统生态,或者直接跳过手机生态,进入物联网生态,必须在现有条件下,采用非常规手段,出奇制胜。华为可以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从用户开始,以点带面,从外向内,建立生态。

华为手机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用户,特别是在国内。这些老旧手机用户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如果能将这些老旧手机焕发青春,对于这些老用户来说,是极为欣慰的一件事情。这些用户对这些老旧手机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如果鸿蒙系统能让这些老旧手机重新焕发青春,对于树立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信心是极为有利的,这些采用鸿蒙系统的老旧手机本身在用户眼中也是一个试验品,所以这些老用户的心态就比较平和,可以包容鸿蒙系统的一些缺陷,为华为留出足够的改进空间和时间。当这些老用户对于鸿蒙系统熟悉了以后,在基本满意的前提下,就会继续选择鸿蒙手机,这对于华为形成手机生态极为有力,这些第一批用户的口碑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这些有经验的老用户更能起到引领作用。这些老旧手机的代表有荣耀的note8、荣耀的6x7x系列、华为的mate6、7、8、9、10、华为和荣耀的其他系列等使用了5~6年的手机。如果能成功适配鸿蒙操作系统,无疑能延长使用寿命,留住了这批用户,同时慢慢形成生态,一举两得。

在4G切换为5G,物联网即将全面铺开,人工智能应用必然爆发性增长的大机遇面前,对于谷歌和华为是对等的。2007年android1.0到2011年的4.0,谷歌用了4年多的时间,才形成了成熟的生态。从安卓形成生态的时间来看,鸿蒙形成生态的确需要3~5年的时间,而华为面临更多的困难,同时也有更多的机遇,华为可以适当利用用户的热情,将一部分进度放快,由用户带动开发者形成鸿蒙生态,走出一条非常规的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