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哄而上,疯狂补贴,筑高城墙,屡试不爽的平台套路用于卖菜了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在超市,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优惠活动。某个节假日,某类商品打折销售,以吸引消费者。或者注册会员购物积分,年末进行兑换,以奖励对商场的贡献。“羊毛出在羊身上,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促销的目的不外乎推广新品、清理库存、留住客户,这些返利从年周期来看,还是来自于消费者。不过是玩了“朝三暮四”、“寅吃卯粮”的游戏。

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时空对消费者和商品流通的限制,缩短了循环周期。因此,将这些实体店的营销手段搬到网上后,竞争会更加激烈,力度也会更大,对消费者也更具冲击力。

终于,和商场拼了多年的电商平台,开始将战火引向社区,和小商小贩展开了竞争。

9毛9就能买四个蛋,9毛9一斤的土豆,9毛9一斤的金针菇,1.99元1斤的西红柿……如此低价的食材出自于美团、拼多多、滴滴、阿里、京东等巨头的社区团购平台。

且不论拿到的鸡蛋可能就比鹌鹑蛋大点,土豆一削皮可能就剩下个小丸子,如此具备冲击力的价格,还是吸引了一大波客户。

谁都知道,如此违背常规的价格都是平台补贴的结果。这一套路曾经用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和各种数字节日里。

我们的互联网平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套路。从一开始的铺天盖地的宣传,同步近乎疯狂的补贴开始,到养成用户习惯,产生对平台的依赖,平台逐步筑高筑牢了一堵城墙,对外预防其他平台的攻击,对内圈住已有用户,慢慢地消费他们。

资本在用这种方式围猎线下实体摊贩和消费者。

当激烈的补贴竞争结束,多数情况每个领域仅剩1~2家平台,这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监管层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时候,平台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冲突。在有限竞争的同时,会共同防止第三者的进入。

不过平心而论,因为技术进步和平台之间的竞争,消费者在网上消费,总体上还是比线下便宜并且方便了许多。

社区卖菜,正在重复着这一毫无创意的模式,可以预见,半年后,很多人会选择网上买菜,而更多的菜摊选择退出。

卖菜只是开始,社区团购的空间巨大无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