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决支持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降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的提议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据华商报,省人大代表、咸阳市机关幼儿园园长周苏萍向两会提出议案,建议将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提高至70%—80%,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降低到20%-30%。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比例,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提高就业人员平均年龄至20周岁左右,减少就业压力,增强社会稳定。

对此提议,我是非常赞同的。

在说到为何提出此建议的理由时,周苏萍代表列举了以下内容:首先,很多中等职业高中布局在农村县区,条件差、硬件设施少、管理不到位;其次,这些学校开设的学科门类条件不成熟,教师大多属高中教师转岗,专业性不强;第三,中职教育在校教育过程短,第二年开始就进入合作单位,造成过多年龄偏小学生(十五、十六岁左右)已经在工厂实习工作,给他们年轻的心灵造成伤害;最后,执行至少50%应届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也没有尊重初中生的选择权利,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由于年龄偏小、知识层次低,过早进入社会,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从前年开始,各地中考招生比例已经在50%左右,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能上高中,中考堪比高考,甚至比高考更难,高考还有多次机会,而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这对于一个以教育为基本国策的现代化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在设计者看来,这一目的的初衷是为了调整人才结构,将人才培养重心转移到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但是,实际情况就如郭代表所言,目前职高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资源来看,都无法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职高的专业设置单纯为了就业,而一个工匠型人才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没有高中文化素质培养,难以达到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的。

初中毕业生15、6岁,其人生观还未定型就走向社会,家长不愿意,孩子也很无奈。

当前的中招政策要求50%的学生必须进入中等职业高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也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比如一些地方出台政策不允许补习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家长们看来,这些强制性的政策,就是把学生硬生生地往职业高中赶。

周代表说“其实普高及高等职业毕业学生入职年龄更为合适,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大国工匠的培育。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及以上教育的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8岁以上,对人生有了正确的判断。经过高中和高职或大学的系统教育,知识层次和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成熟,阅历更加丰富,可以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并且高职和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掌握技能更快,为培养大国工匠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就业出了问题,不是想办法扩大就业渠道,放开就业市场,而是转身将学生赶向职业高中,无意是在舍本求末。

坚决支持周代表的提案。同意的请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