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帝后裔姓氏(4)

 君临天下100 2021-03-04

说明一下以下为炎帝后裔部分姓氏其中改为红色字体的部分可能都是直接出自姜太公之后。

姜(jiang) 姜姓起源岐水,祖宗神农氏。《说文》记载:“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元和姓纂》记载:“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氏。汉出以豪族徙关中,遂居天水”。《广韵》记载:“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由此看来,姜姓是以水名命姓的。是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而姓姜的。姜水,根据《水经·渭水注》的解释,是“歧水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称为姜水。至于岐水,则在今山西省岐山县西面。相传几千年前的炎帝出生在这里,姓姜的祖先也发源在这里。望祖居天水都(今甘肃通渭县西南)周代初年有姜太公(吕尚),名望,字子牙。传说他早年很穷,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宰牛卖肉,虽有才华,然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赏识。文王被囚,他与散宜生求美女进献商王纣,赎回文望,参与伐商大计,后来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相传古代兵书《六韬》为他所著。汉代有高士姜肱,三国蜀汉有大将军姜维。唐代有宰相姜恪、姜公辅。宋代有词人姜夔。抗元将领姜才。明代有书法家姜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

吕(lu) 吕姓起源南阳,祖宗大岳。《说文》记载:“昔大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通志·氏族略》记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于诸侯。有晋有吕氏,出于魏氏。有后魏有比丘改为吕氏。“这位吕侯大岳,根据《元和姓纂》记载,是炎帝姜姓之后,吕氏之得姓,为时甚早,早在42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刚刚开始萌芽茁壮时,就已经有了这个姓氏。实际上姜子牙是大岳的苗裔,他还有个名字叫吕尚,由这件事也可证明吕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否则姜子牙也不会既姓吕又姓姜了。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北)。周初有吕尚(姜子牙),秦有国相吕不韦,战国时有吕仑。汉代有汉高祖皇后吕雉,还有吕臣、吕清等。三国时有吕布、吕蒙、吕范、吕旷。晋代有吕安。唐代有吕向;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宋代有宰相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大臣吕端;理学家吕祖谦,世称东莱先生,官至国史院编修,和朱熹、张轼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明代有吕坤;戏曲理论家吕天成。

许(xu) 出自姜姓,起源许昌,祖宗文叔。《元和姓纂》记载:“姜姓,炎帝之子孙。周武王封其裔孙文于许,后被楚所灭,子孙方散,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文叔,被周武王封在许国(今河南许昌市东)。战国初期,许国被楚国灭掉,文叔的后代称为许氏,史称正宗。传说帝尧把天下让于禹之前,曾经属意于当时的名士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不得已才把王位给了舜。望祖居高阳君(今山东临淄县西北)。上古传说有许由。战国时楚有许行;赵国有国尉许历,曾大破秦军;魏国有许绾,曾谏嚷“王勿筑天文台”。东汉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字叔重,著《说文解字》14篇,是字典的鼻祖;水利家许杨,侍郎许广,曾整理《公羊春秋》。三国时魏有名将许褚,蜀汉有太傅许靖。晋代有旌阳令许逊,许询,好游山玩水。南北朝时梁有名医许道功,北朝北齐有尚书右仆射许敦。隋代有通议大夫许善心。唐代有尚书左丞许孟容,吏部副郎许景先,宰相许敬宗,睢阳防御史许远,诗人许浑。宋代有画家许道宁。元代有中书左丞许衡,名医许国枝,官集贤殿大学士。明代有名医许绅,官拜工部尚书,掌太医院事。清代有学者许宗彦。

谢(xie) 出自姜姓,起源洛邑,祖宗申伯。《元和姓纂》记载:“姜姓,炎帝之后。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今汝南谢城是也,后失爵,以国为氏。”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个以贤德著称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后来这一家人失去爵位之后,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统统姓了谢。《旧唐书文苑传》记载:“谢偃之祖孝政,本姓直勒氏,改姓谢。”其子孙沿袭下来,也称为谢氏。周天子的都城在洛邑,而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被称为“周之南国”。现(河南省唐河县之南),是谢姓的最早发源地。西汉有章乡侯谢殷。东汉有钜鹿太守、文学家谢夷吾。东晋有宰相谢安,曾屡辞朝廷征召,年过四十方出仕,官至司徒。前秦时有谢石。南宋有诗人、文学家、永嘉太守谢灵运,齐有画家谢赫。唐代有谢小娥。宋代有爱国诗人谢枋得。明代有文学家谢榛。

纪(ji)出自姜姓,以国名为氏。起源山东,祖宗纪侯。《元和姓纂》记载:“出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纪氏,炎帝之后,侯爵,姜姓,庄公四年齐灭之。”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汉高祖有大将纪信。东晋有将军将领纪瞻,文武双全,忠亮雅正,常上书表达正确意见。唐代有太府卿纪处讷。金代有名医纪天锡,早年学医,精于其技,曾注《难经》五卷。元代有戏曲家纪君祥。清代有学者纪容舒,著名学者纪昀,官至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纪文达公遗集》等。

丘(qiu) 起源营丘,祖宗姜子牙。《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记载:“太公封于齐,而都营丘,其支庶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其地在今齐州临淄。或云潍州昌乐有营丘故城。《左传》有郑大夫丘弱。丘氏世居扶风。又有丘林氏丘敦氏,并改为丘氏。”《元和姓纂》记载:“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乌桓有丘氏。”《姓氏考略》记载:“丘氏望出吴兴、河南。” 邱姓在满清入关前,以致以“丘”为丘,到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违孙子的名字。下令把“丘”姓一律改为“邱”姓。唐代有交州大都督邱和、诗人邱为、天水郡公邱行恭、大将军邱神绩。宋代有名臣邱岱、邱俊,儒士邱义与邱富国、抗金名将邱奂。元代有长春真人邱处机,道极龙门派始祖;诗人邱一中。清代有画家邱园。台湾人邱逢甲,抗日英雄,著有《岭白海日楼诗抄》。

齐(qi)  齐姓起源营丘,祖宗姜太公。《元和姓纂》记载:“炎帝姜姓之后,太公望姜子牙,受封于营丘为齐国,氏焉。”《通志·氏族略》上说:“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齐国的国都设在营丘,营丘就是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姜太公的后裔,从3100多年以前就繁衍于此,后世我国的齐姓家族就发源于此。望族居汝南郡(河南汝南县一带)。春秋时有齐桓公。战国时有齐明。汉代有平定侯齐受。唐代有齐季若,诗僧齐己,戒律之外,留心书翰,好吟咏。元带有医学家齐德之。清代有学者齐召南,著有《史汉侯第考》、《后汉公卿表》、《历代帝表》等。

强(qiang) 出自姜姓。据《左传》及《路史》所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公叔强,其支庶孙遂以王父(祖父)的字“强”为氏。郑国有大夫强钼,即为其后。

尚(shang) 出自姜姓,尚起源清河,祖宗尚父。我国的尚氏家族是姜太公(姜尚)的后裔。《元和姓纂》记载:“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因氏焉,京兆、清河、上党。”《万姓统谱》记载:“周太师尚父之后。”《通志·氏族略》记载:“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太公号太师尚父,因氏。”望族居京兆君(今山西省长安东一带地方)。东汉有尚之平。唐代有尚书右仆射尚可狐。王仙芝起义军将领尚君长。元代有戏曲作家尚仲贤,著有《柳毅传书》等杂剧。明代有岳阳令尚达;汉阳太守尚衡。清代有平南王尚可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