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臭名昭著的“豫章书院”,打的是谁的旗号?

 说咱闽南话App 2021-03-04

0000000000

第55期

一寸光阴,一寸金。

了解

盲从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几天前,沉寂了两年的豫章书院案在微博热搜榜上历经浮浮沉沉后又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当中。这所学校的名字颇有古意,也曾借着国学的东风在网上获得许多正面评价。

然而,直到2017年10月,豫章书院的受害者集体对豫章书院进行揭发曝光,大众这才知道这个打着“书院”、国学名号的学校做的却是欺世盗名、残害学生的勾当。当年的曝光者由于参与了事情真相的揭发,惨遭校长报复,其中一人被威胁自杀。为了保护余下的参与者,当时的曝光领头人在b站上上传了一个还原事件全过程的视频,获得了近千万的播放量。再次获得极高关注度后,互联网恐怕是很难忘记这个臭名昭著的“书院”了。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豫章书院”这个名号之所以容易使人信服,在于“书院”二字确实承载了许多文化意涵。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书院”的名头在一开始具有如此的欺骗性呢?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诗人王贞白曾经写过一首《白鹿洞》,从小学起我们就耳熟能详的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便出自这首诗。

白鹿洞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被称为“白鹿国学”,后来经宋代理学家朱熹重建,被称为“白鹿书院”,被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四大书院中还有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而真正的豫章书院则名列江西四大书院。借着白居易的《白鹿洞》,我们很容易一窥书院其貌:书院顾名思义,就是读书求学的所在。书院的存在就是为了供学子研究经史精义的,环境幽僻,风景质清。而作者在其中也勤勉刻苦,惜时苦读。

中国传统中的“书院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极深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书院制史略》中说“在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唯书院是赖,盖书院为我国古时最高的教育机关。所可惜的,就是光绪政变,把一千年来书院制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学堂代替教育。要知我国书院的程度,足可以比外国的大学研究院。”

实际上,这些年来,类似豫章书院这样的打着国学幌子倒行逆施的组织不在少数。风靡线上线下的女德班、弟子规班也为国学带来了不少的恶感。儒学在当今社会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或者我们是否真的还需要儒学,诸如此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公开讨论,而蕴藏在那些打着儒学名号的文化糟粕当中的正是借尸还魂的封建道德,极易迷惑人心。也许,只有当“国学”这个往往模糊不清的概念真正被了解、被批判的时候,类似豫章书院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文稿:聪明小海豹

图片:觅元素

排版:红毛大头莹

往/期/读/诗

古代猫奴长啥样?

金秋十月,来吃螃蟹。

0000000000

你想听到我们用闽南语读什么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