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不断“摇花手”,妈妈哭笑不得:这模仿能力太强了

 两口育儿 2021-03-04
不光是人类,其实自然界的大多数幼崽都没有自理能力,因为生长就是一个从零到无限可能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幼崽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一点一点去学习自己种族的技能,而他们用来学习的大多数方式就是——模仿。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则短视频火了,视频中的小宝宝一手扶着墙,另一只手却在晃来晃去,酷似那些精神小妹的“摇花手”。
妈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宝宝要做这个动作呢?思来想去,她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是前两天家里在拆装家具的时候有拧螺丝这个动作,结果这个动作被小宝宝看到了,于是就出现了视频中的那一幕。
妈妈顿时哭笑不得:这模仿能力也太强了吧!
无独有偶,网上还有一个视频是爸爸为了让宝宝吃药,故意装出好吃的模样。结果宝宝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儿,果不其然地学起了爸爸的模样,而妈妈也成功地把药丸喂给宝宝吃下了。
在感叹这对父母机智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宝宝们模仿地十分有灵性,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宝宝到底什么时候才有模仿能力呢?
一般来说,宝宝在10/11个月以后就已经有模仿能力。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能够模仿大人一些比较简单的音节,比方说爸爸、妈妈、嘎嘎等。
而在动作上,他们也能够跟随父母做出招手、亲吻等简单指令的动作。再大一点的时候,宝宝能够做的动作和学会的词语也会更复杂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和宝宝的视力、听力以及大脑的发育情况是离不开的。
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没多久的时候视力非常差,基本上处于只能看个轮廓的状态。而此时,他们全身的肌肉、骨骼也没有发育完全,浑身软趴趴的,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
这个时候,他们处于看不见、做不到的状态。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大脑也才刚刚开始发育,无法发出复杂的指令。
再加上他们的胃很小,吃了没多久就饿了,这导致他们基本上除了睡就是吃,根本没有能力去模仿大人的行为。
当他们长到10/11个月的时候,此时已经有站起来的能力了,有的甚至能够在没有大人帮助的前提下站起来。
除此之外,他们的视力也发育地比较完善,这个时候已经能分清楚谁是熟悉的人,谁是陌生人。而此时,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发育,他们的大脑也能够发出一些指令。
当大人做了什么动作吸引了宝宝的注意力时,他就会慢慢消化这个动作,然后通过大脑给出指令去完善这个动作。
实际上,宝宝在模仿的过程也是在不断锻炼大脑功能的过程,模仿的难度不同,大脑得到的锻炼效果也各不相同。比方说手一抓一放这个动作就比较简单。而类似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面部动作,可能就需要大脑发出更为复杂、精细的指令。
是以,家长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来锻炼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其他机能的协调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参考以下这几个方法:
多和宝宝进行交流 
这个阶段的宝宝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正在不断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父母作为他们最熟悉的人,无疑是帮助他们吸收的最好人选。
无论是宝爸还是宝妈多和宝宝说话,都能够有效提高他的词汇量,锻炼他的大脑发育。同时,这样做也能够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有意识地增加动作的难度
在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先在宝宝面前做抓、拍气球等这样比较简单的动作。随着宝宝的成长,动作的难度可以逐渐加深。
比方说比较丰富的五官动作,亦或者是锻炼他去使用筷子等等,具体计划应该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去制定。
避免在宝宝面前出现不良行为
上文中说到宝宝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因此,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让宝宝学到一些不好的习惯。
尤其要记得不要在宝宝面前爆粗口、辱骂亦或者是经常表露出暴躁,甚至是暴力的一面。
此阶段的宝宝处于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亦或者有一方经常在孩子面前表露不好的行为,那么他在耳濡目染中很有可能也会染上恶习。
【结束语】: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每个宝宝大脑以及身体发育的进度不同,所以他们学会模仿的时间也会有前有后。只要在大动作上并没有滞后太多,家长都没必要太过焦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