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斯科华商夹缝生存,买车买房却从未有归属感,生意随时会失去

 乙图yiphotos 2021-03-04

世界杯激战正酣,但这段时间,俄罗斯乃至欧洲最著名的柳布利诺大市场却因为世界杯,外地车辆禁止进城而变得冷清起来。在俄罗斯没有唐人街,柳布利诺大市场是莫斯科华人最大的聚集地。数万华人,正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打拼,逐渐走出“中国倒爷”的阴影,在他们的影响下,华人在俄罗斯的形象正在逐步改变。但他们却没有归属感,在莫斯科的生意也可能随时失去。

早在苏联解体之初,由于俄罗斯轻工业产品奇缺,中国小商品及服装产业经营者看到了商机,通过手拎肩扛,乘坐十来天火车从国内带一些商品到俄罗斯,高价出售给当地人后再返回国内,这些商人被称作“中国倒爷”。图为莫斯科柳布利诺大市场。

警察的盘查和勒索,货物被非法没收,光头党的袭击,不法分子的抢劫等不稳定的淘金环境使得他们的流动性很大,一些华商回国了,后来又有新的国人加入。从首批‘倒爷’来到莫斯科至今,三十几年过去了,“倒二代”已经接手父辈的生意,成为在俄华商的主导者。图为市场内,鞋内经营者几乎全部是中国人,以浙江人居多。

为了探寻“倒二代”的经营和生活状况,世界杯期间,摄影师前往莫斯科柳布利诺大市场实地调查采访。柳布利诺大市场是莫斯科最大,也是欧洲最大的的衣服鞋帽等日用百货批发市场之一,共有约8000个摊位,其中一半以上由华商经营。这里生活了近4万华人,约占整个莫斯科十几万华人的三分之一。图为几个华人在店铺前聊天,整个市场从早晨四点多开始忙碌,到了下午基本没有什么人。

柳布利诺大市场真正的控制者并非俄罗斯人,而是犹太人。来大市场之前,摄影师就听说这里的安保很严,并且有真枪实弹的警卫站岗。图为大量的货物被打包发往俄罗斯以及东欧各地。

摄影师刚跨过市场大门,便被警卫拦截下来,指着照相机说:这里禁止拍摄,如果你们带照相机进来,我们将没收。来了个“下马威”后,摄影师把设备藏到背包里,换了个入口进入市场,但是随时都有被警卫搜查扣留的可能。图为市场上的力工大多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

唐云峰,安徽合肥人,在大市场负责一家商贸公司的管理,专门服务华商。他来莫斯科已有20年,从读书到工作,他亲历了“倒二代”在俄罗斯经营和生活的变化。在他的带领下,摄影师采访了解了很多大市场里的华人。

大市场外观简陋,里面分上下两层,经营的华商还习惯按照当年的莫斯科“一只蚂蚁”市场称其为集装箱,冬天冷,夏天热,但是租金奇高。一个箱子一年的租金和各类费用,约合人民币100万以上。图为一个“箱子”,一个女孩守着店铺。

牟小颖,沈阳人,80后,以前是船员,如今在华人公司负责物流已经四年。他说:虽然自己一句俄语不会,但是在这里工作不会遇到语言障碍,因为都是和国人一起。牟小颖至今单身,每年只有5天假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放假也只能睡个懒觉。

谢江洪,43岁,来自江西九江,经营鞋类生意,在俄罗斯设有鞋厂,员工有300多人,来到俄罗斯已有20多年。他说: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我们华人的地位也在逐年增高。

项庆栋,52岁,来自浙江温州,在国内设有自己的工厂,发货到莫斯科,到俄罗斯已经18年时间,几乎经历了华人在莫斯科在市场风云变化。

38岁的历达来自温州,在市场上管理一家酒店,住着2000多华人。他最早也是做鞋子生意,感觉太累了。历达介绍说,在莫斯科华人大约有12万多,市场周边就有四万多。

历达说,早年的“倒爷”中“鱼龙混杂”,一些人把劣质产品带到了俄罗斯,以次充好,乱标价格,伪劣假冒,严重损害了中国货的声誉。图为宾馆为华人住客免费提供公共厨房。

如今“倒二代”的经营观念已经天翻地覆,他们更注重产品的质量档次,并且主推自己的品牌,不甘心于简单的倒货,试图将企业越做越大,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这些华人在俄罗斯打拼,但归宿感并不强,尽管有的已经在国内和莫斯科买车买房,一方面是俄罗斯政策,另一方面受环境影响,更多的华人都会落叶归根。

闯荡俄罗斯多年,尽管已经是生意老手,在大市场里的每一个华商都是精神紧绷,不仅要担心卢布汇率的波动,市场也有随时被关闭的可能。他们做好了随时撤离回国的准备,每一天都像是在战斗。图为一个华人在经营皮带生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