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旗开得胜的吉利 背后是中国技术的崛起

 新用户6316uSS7 2021-03-04

新年伊始,尽管2018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但是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心里时差还停留在2017里。

整整一个2017年,汽车市场充满了各种的角逐,争斗以及跌撞,有主流合资濒临边缘化,有一线豪华不断下探吞噬合资份额,还有层出不穷的新兴品牌要在新能源的风口分一杯羹,当然也还有以技术为驱动力的自主崛起。

在这其中,能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中国品牌在这一年里的全面突破。

从当初的模仿、逆向研发,再到正向研发,最终到不用价格来比拼合资品牌,而是通过品质取胜,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少有人能够真正讲得清楚。

前两天,作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甚至是领导者的吉利接连发了销量报告与盈喜预告,用数字来说明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巨大胜利。

“63%”与“超100%”

在2017年全年,吉利汽车集团销量达到了1247116辆,相比2016年的76万辆增长了63%。

细算过来,一年的时间,近50万辆的增长量已经成为了其他自主品牌难以企及的数字。

继续看吉利这63%的玄机,其中SUV贡献了近40万的增量,其中主要是博越、帝豪GS以及远景SUV,它们基本上是吉利SUV主要的爆发点。

当然,还有远景X3、远景S1以及领克01三款车,在今年上市之后的表现也相当喜人。尤其是领克01,上市30多天销量突破了6000台,这对于一个新诞生的轻奢豪华品牌来说,不是靠的品质取胜又是什么?

在轿车方面,是吉利发展之根本。在去年,吉利轿车的销量达到了SUV两倍以上,在这个随波逐流的时代能够保持初心,已经相当难得。

随着技术品质的提高,吉利的轿车在2017也获得了10万辆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帝豪GL的贡献,翻了三倍。

由此你也可以看出,与仅H6一款车型就占据近半壁江山的长城不同,吉利125万的销量分布相当平均,近乎50:50的产品贡献也让这个企业的技术储备与研发能力更加的良性与健康。

也正是得益于不再依靠价格优势来换取销量,吉利在总量63%的成长下,净利润预计会有超过100%的增长,达到百亿以上。而这,将会对未来吉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更深远的影响,从而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这是重视技术的果实

自跨过100万辆的关口之后,吉利也从基本奠定了自身车市一线品牌的地位,从大众、通用、日产,再到长城、吉利以及长安,已经形成了德、美、日、中四大阵营的角逐之势。

当然,要与这些传统大牌针锋相对,最后竞争的必然是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可惜的是,吉利很早就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从“iNTEC”技术品牌的发布,再到投资62亿的杭州湾研发中心全面启用,吉利已经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四大研发中心、四大设计中心的布局。

同时,在零部件供应采购体系上与国际先进试验设备上,吉利都作出了大幅超越对手的准备与投入,形成了具有教科书般意义的吉利模式。

在去年11月再次参观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的时候,让我具有深刻印象的就是布满整个研发中心的昂贵的进口试验设备、台架等,它们基本全部出自国际顶级企业之手。

并且,在后来与研究院严院长的采访中,我还得到了吉利未来在设备、硬件方面的投入会继续加大的信息。

政府之所以大理提倡技术创新,其实就是要中国制造的标签从“代工”转变为“创新”。而作为制造业支柱的汽车产业上,要改变中国汽车的固有印象,技术创新仍然是唯一的路。

而吉利通过更早的对于技术研发的布局,终于在2017年开始收获重视技术的果实。至此,这个还“相对年轻”品牌也与那些诞生几十上百年的传统大牌一样,终于走上了技术驱动、设计革新的正轨。

最后

今年,吉利将目标定在了158万辆,按照目前的态势,33万辆的增量对于吉利来说虽有挑战,但却是个大概率事件。

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李书福所常说的“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十强,让世界充满吉利”那一天,早点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