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丙型肝炎新动物模型为丙肝疫苗问世铺平道路

 医伴旅 2021-03-05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达75%85%,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丙肝呈全球性流行。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由此推算,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560万,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感染者,约1000万例。

人们常说,一分预防胜于十分治疗。对于丙型肝炎来说更是如此。

原因是丙肝起病隐匿,很多感染者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所以尽管特效药确实不断出现,但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种可以预防HCV感染的疫苗。

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病毒学教授Charlie Rice等几十年来一直在致力于疫苗。其实正是由于他之前的研究成果才有了2015年治疗HCV感染首个特效药的问世。但Charlie Rice甚至这一研究领域,都苦于找不到研究疾病与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动物模型。

现在,Charlie Rice等发现了一种在啮齿类动物中模拟丙肝的方法。

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中,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发现了一种与丙型肝炎关系密切的病毒,能够感染大鼠和小鼠。这一突破将加速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纽约街头的研究突破

全球的研究人员都特别依赖动物模型以研究人类疾病。研究第一作者Eva Billerbeck解释说:“我们需要利用动物试验观察疾病随时间的变化,并监测免疫系统的反应。以前对丙型肝炎病毒无法做动物试验,这使研究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高度特异病毒,只感染人和黑猩猩。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必须依靠患者血样和肝活检来研究丙肝。依靠这些也只可以分析出疾病进展的部分信息,难以测试新疫苗。

然而,2014年,该领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突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Ian Lipkin在纽约街头研究感染普通大鼠的病原体时,发现了一种属于丙型肝炎病毒科属的啮齿动物肝炎病毒。

Ian Lipkin和Amit Kapoor迅速将病毒提供给了Rice实验室,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啮齿动物疾病模型。

急慢性丙型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小鼠是首选的动物模型,大量的遗传工具和技术使机制研究成为可能。Charlie Rice等开始研究大鼠病毒是否也能感染小鼠。。他们从大鼠体内分离出肝炎病毒,并将标准实验室小鼠暴露于病毒。试验成功:小鼠被肝炎病毒感染,并且出现类似人类丙型肝炎的许多特征。

然而,两者有一点明显区别。研究第一作者Eva Billerbeck解释说:”人类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有两个结局:最初是急性感染,并且有一小部分患者体内病毒自然清除;大多数患者发展为慢性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毒将继续侵害肝脏及身体健康。”Charlie Rice等发现,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出现急性感染,然后恢复;而免疫受损的小鼠会发展成慢性感染,免疫系统恢复之后不发生变化。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疾病的这一新动物模型,深入分析HCV感染的进展方式以及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反应。Charlie Rice表示:“我们都一直致力于开发和测试丙型肝炎疫苗,有助于最终彻底消灭丙肝,这项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肝脏病毒感染的机制、病毒清除和疾病机制,这应该很有研究价值。”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了使家庭贫困的丙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愈,医伴旅在此郑重推出“丙肝新药援助”公益活动,面向全国招募60名家庭贫困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提供免费的印度专家远程问诊服务及一个疗程的丙肝新药,以此降低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早日康复。活动时间自即日起至1231日,家庭贫困的丙肝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咨询:

1) 客服热线400-001-2811

2) 手机13810400103

3) 微信yibanlv02

网址:

http://www./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