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四地闲夫 2021-03-05

作为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少教,学生要多学。

要做到这样关键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可是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教师少讲了一般学生都听懂了,但还是有那么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没有学会。

即使教师反复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少数同学来说还是挺难学会的。怎么办?那就要求因材施教,更要因生施教。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可以用让一部分学生“吃饱吃好”,一部分学生只要解决“温饱”。

曾经班上有一个学生数学、英语成绩都是个位数,语文也就十几分,成教相当的差,可以说老师是基本放弃了他。

当我接班发现这个情况以后也是头疼,但我没有想放弃他,每堂课我只要求他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学会词语,读通课文,要求背诵的能基本背出来。

每篇课文学完,我总是让他反复默写基本的词语和片段,没想到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居然语文考了80多分,而数学考了 2分,英语3分。

平时老师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觉得自己每次上课都是在唱独角戏。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自己多讲,但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他们懒得动脑,只等着一个问题提出来老师自己把答案说出来。

要做到教师少教就必须要精讲精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途径,怎样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思考的空间,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记得我女儿小时候那天她回家后做好作业偷偷摸摸地在背什么,我很纳闷想去看个究竟。

当我从她手里拿过纸条一看,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我问她背这个干什么,她说明天上课回答问题要说的。

后来我才知道第二天她们班要上公开课,老师怕他们回答不出来,提前把案告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孩子,让他们到时照着这个答案说。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以为是那些老师教得好,内为那些很难回答的问是孩子都能答到点子上,一直自叹不如,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当时我就阻止女儿继续背答案,但她说明天不照这个答案回答,老师肯定要批评的,最后我只好作罢。

每次教学生分析课文时,我总是尽量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直接说个答案,只有方法掌握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文章就会分析了。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渐次发展。

学生的智力有差异,如果每堂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相同的学习要求,势必会造成个别学生不愿学习的结果。

有些学生他根本无法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时间久了,他肯定是不愿学习,因为他什么也听不懂,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心中必须要有数,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出较低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可以尝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感觉,这样,就能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

教师如果对教材不是非常熟悉,那他就无法把摆重难点,这样课堂!就免不了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很容易造成一言堂的结果。

一堂好课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师生互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教”学生“多学”的效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